王艷平
摘要:兩會期間,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我國每年會新增300萬名兒童,學前教育將面臨較大壓力。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必然導致三四年后會經歷一個上幼兒園的高峰。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諳幼兒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意義,掌握好幼兒教育彌足珍貴的個性教育契機,為幼兒成長做好奠基,責無旁貸。面對即將到來的幼兒教育挑戰期,作為幼兒教師應竭盡全力做好幼兒培養的前期準備,把握好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任務,擔負起引領幼兒教育方式領航者的重擔。
關鍵詞:個性傾向 氣質類型 區別對待 稱贊
一、準確掌握幼兒心理階段發展特征,把握幼兒個性形成關鍵期
幼兒個性傾向開始萌芽的時期是三至六歲,這一時期也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此時期對幼兒將來的社會認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研究分析,幼兒園教育涉及個性教育引導內容的實踐相當匱乏。對所在區三十幾個公辦、私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進行調查分析,絕大多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以直接簡單的指令來規范幼兒行為作為主要的教育手段,忽略了幼兒不同個性傾向對行為認知的不同程度,幼兒入園時的哭鬧情緒以及厭學心理大多數由此而起。這一時期的幼兒注意力不具有穩定性,除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集中注意外,其它注意時間都不長。若在教育過程中長時期的遵照指令,幼兒的個性會受到抑制,很容易引起幼兒感知覺的逆反。
為更好地把握幼兒個性形成關鍵期,我園在幼兒教育初期將教育過程中集體活動和自主活動的比例進行了調配,在幼兒園上午的生活與教育活動中,將隨機教育和集體活動這兩種形式調配成7∶3比例,給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游戲。為了不將幼兒個性拘泥于集體的活動中使個性標準被固化,幼教初期我園把幼兒游戲作為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如《找朋友》這樣的游戲活動可以幫助孩子主動學會與小朋友交流,在入園初期結交朋友不但可以使幼兒在校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參與活動時也可以將自己的個性優勢發揮出來,獲得贊同及滿足,可以促進個性的完整發展。《穿衣服,系鞋帶》類的實用活動課,可以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獨立完成穿衣穿鞋,并及時進行評價和督促,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和良好的習慣。幼兒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游戲,不但能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還可以通過游戲實現幼兒自我價值,發揮其創造性能力。三、四歲的幼兒基本語音已全部掌握,詞匯量劇增。這一時期的教師把在游戲當中的溝通作為極其重要的語言訓練手段,包括在交流中發現幼兒的個性及特長,也可在活動中考查幼兒在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方便家園聯手共塑幼兒個性。
二、甄別幼兒氣質不同類別,“區別對待”培養幼兒獨一個性,杜絕從眾
幼兒的情緒經常受外界情境的支配,常被周圍環境因素影響。每年3月、9月入園際,園門口必將掀起入園哭鬧大劇,此起彼伏,但不同氣質類型幼兒的表現不盡相同。著名的兒童精神病醫師斯坦利·格林斯潘總結了不同氣質類型幼兒的性格特征,如果能夠善于發揮自己的洞察力、適時地發揮孩子的天賦特長,那么即使是最冥頑不化的孩子也將得到個性行為的優化。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要善于把那些挑戰轉化為機會。現拿我園近期階段中的典型氣質幼兒進行舉例。典型幼兒一:優優,入園第一天就對所有的事物表現出極度的熱心、好奇,有時候讓老師都覺得措手不及,家長也反饋在家的活動經常無法控制。從氣質類型來看優優是典型的高敏感度的孩子。為了更好的發揮孩子個性優勢,為其設定清楚明了的行為限制,考慮到這類孩子最容易接受情感熏陶,施教老師積極投入情感去理解她、鼓勵她。經過兩年多的甄別教育引導,優優發揮出了非凡的創造性、洞察力以及同情心。典型幼兒二:幼兒園里總會有些孩子比較討人喜歡,因為他們安靜、乖巧,妮妮就是典型。但經過幾天細致的觀察妮妮這孩子不太容易適應環境變化,想使其變得活躍也比較困難。經家長反饋由于家長工作較為繁忙,很少帶妮妮出去玩,入園以前也沒有同齡玩伴,老師有針對性的培養她的交往技能,帶著她走進其他孩子的視野,一個月以后妮妮就可以愉快放松的參與集體活動了。典型幼兒三:反抗叛逆好動的大冰。個頭稍高于其他寶貝,氣質特征表現得非常的固執、消極、控制欲強,家長反映說照顧大冰常常使他們感到疲憊不堪,由于大冰在幼兒園期間“囂張”氣焰并不很明顯,所以老師采取誘導培養的方式來敦促成長,引導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為孩子示范行為準則,并且試著去和孩子協商溝通。一段時間后大冰不僅發揮其號召力優勢成為班長,而且在處理矛盾時學會了先冷靜后說話。典型幼兒四:有一類孩子比別的孩子慢半拍,我們稱之為漫不經心型,本質本質在于這類孩子在融入和理解這個世界時有障礙,無法集中注意。在戶外玩沙具的活動中,朵朵總是跟不上節奏,在選擇玩具時總是茫然無措,別的小朋友將玩具遞給她時沒有自主選擇過程,看到這樣的表象,我選擇幫助孩子去做決定,指導她參與活動,提高自我關注能力以及提高他們的敏感性。在逐漸的參與度積累中,朵朵體會了活動的興趣,也能調動內心的真實感受并且有意識的表達出來,促進了內心天性的釋放。
三、不吝惜稱贊,以正面表揚為契機還孩子本真個性
每一個寶貝在出生時,都有著與眾不同的表象,這似乎說明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有其遺傳的基礎,然而在湯瑪斯、契司與柏契的縱貫研究結果中顯示,在遺傳、環境因素交互影響下幼兒個性逐漸形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遺傳因素影響因子減弱,環境因素影響相對增加。然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幼兒往往缺少了本該有的天真爛漫、嬌憨逗人,而更多的是成人化的語言、矯揉造作的情感,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該警醒,還孩子本真個性,應該是幼教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責任。想要幼兒遵照生命的正常發展階段成長,往往要通過一些生活契機來鞏固和強化。幼兒心理更多地保存著人類真性情中的善與美,這樣就需要作為成人的我們善于挖掘他們的天性特長并通過贊揚來加以強化,使其行為得到固化,從而發展為優良品質。
幼兒教育階段大多數成人對孩子能否在活動或交往中得到個性培養不置可否,這樣一來便錯失了孩子個性成長的關鍵期。為更完整的發展他們的氣質優勢,我們應當從他們的個性特征出發,多留心他們的氣質類型,了解他們的氣質特征,尊重他們的本真意愿。亞里士多德就曾發感慨說:“兒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師!”對待身邊的孩子我們需要直面他們本質的天賦,并懷著尊重以平等的視角審視,把寶貝當作一個平凡的人,才有可能出于本心地去賞識他,當你發現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時,才能抱著理解的態度給孩子盡可能少的批評。你的贊揚可能源于一次寶貝本心的發言,也可能是你有意為之的一次促成,多給孩子機會,多在他們表現自己時關注他、用充滿愛的語言鼓勵他,給孩子更多成長的機會,也更多的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還孩子生命的本真。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論個性的全面發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斯坦利·格林斯潘,杰奎琳·薩爾蒙.格林斯潘心理育兒5-12歲[M].華夏出版社,2015.
[3]楊曉蘭.童心·童趣·童話·童真[J].小學時代,2012,(3):27.
[4]李獻林.個性發展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7.
[5]張亞軍.幼兒成長及發展個案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6]李潔,張永年.好爸爸要和孩子做的100件事[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