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坤
摘要:隨著民辦教育被社會廣泛認可,獨立學院困難生比例也逐年在增長,困難生群體在職業規劃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劣勢。通過“階梯式”的職業生涯指導,從職業意識培養、職業認知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逐步加深式培養困難生,引導他們注重綜合素養,實現充分就業。
關鍵詞:困難生 階梯式 職業生涯規劃
一、獨立學院困難生群體特點分析
第一,自尊心強但敏感多疑。獨立學院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普遍較好,困難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低,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往往具有更強的自尊心,跟身邊同學的經濟條件差距較大,過度的自尊心背后往往是強烈的自卑,容易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
第二,學習努力但綜合能力差。獨立學院對于困難生群體有系統的獎、助、貸等政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獎學金等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在獨立學院困難生群體的學習都很努力,但同時過分看重學習成績,導致困難生只會死讀書,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除了學習其他能力都十分欠缺。
第三,珍惜勤工助學但缺乏就業能力。獨立學院積極做好資助育人工作,設置了大量的勤工助學崗位給困難生,此外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他們還課外兼職,打工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報酬、減輕家庭負擔,卻沒有從就業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有一部分人過度兼職而導致學業荒廢,得不償失。
二、獨立學院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首先,獨立學院困難生普遍存在職業規劃意識淡薄。為了緩解家庭壓力,困難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更多追求的是物質利益,這就導致了困難生就業功利化,為了工作而工作,在大學期間會忽略實踐與自己職業理想相一致的職業規劃,自我認知不清楚,僅僅因為報酬去考慮接受一份工作,不會考慮自己的職業理想,職業規劃意識很淡薄。
其次,獨立學院困難生普遍存在職業規劃能力薄弱。在大學期間,困難生因與身邊同學經濟條件差別較大,他們會努力獲得獎助學金或兼職打工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要么就是只會死讀書的單純學習性,要么就是只會賺錢的兼職打工型,沒有時間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有針對性地提升職業規劃能力。
最后,獨立學院困難生普遍存在職業認知不足。困難生家庭的教育層次往往不高,因此家庭對于學生的職業引導和社會資源也較少,學生在進入大學時自身對于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就業技能都沒有充分的了解,在校期間又忽視職業規劃教育,導致他們對職業選擇、職場認知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進入職場而多走彎路。
因此,對于獨立學院困難生這一特殊群體,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著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又要要依據困難生職業規劃的現狀,不能搞一刀切,從零起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構建獨立學院困難生“階梯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
困難生“階梯式”職業生涯規劃既有內容層面的提升,又有步驟層面的推進,要構建獨立學院困難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就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大學四年規劃相結合,做到教中學,學中用,用中精。
一年級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點是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引導學生能夠關注到職業生涯規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開始探索自我,認知自我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四個方面,使困難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二年級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點是目標設定,在認識自我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探索外部世界,獨立學院的困難生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以就業選擇為主,同時成績較為優異的,在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下也會選擇考研,一旦選擇,困難生的目標性很強,不會輕易改變。
三年級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是技能培養,選擇考研的困難生愿意付出幾倍于其他同學的努力,因為他們要克服家庭經濟等原因要盡快擔起家庭的責任,就更希望一次成功;大多數選擇就業的困難生,要積極參加實習實訓等,盡早走入社會、了解就業市場,通過技能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把握住就業優勢。
四年級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是積極主動就業,同時利用國家大學生下基層的相關政策等引導困難生主動到基層一線就業,通過學校就業部門等向單位推薦優秀的困難生,利用好社會、校企合作、校友資源等,幫助困難生實現充分就業,初步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宋斌,閔軍.國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綜述[J].求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