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葉琴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從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的實際情況看,確保村集體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關鍵,是有效調動基層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具體說來,要著力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激勵措施要“實”。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是穩定和優化當前農村干部隊伍的必要條件,也是激發廣大村干部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在實際工作中,金壇區主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是在責任上強化考核。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納入鎮(區)、村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市級對鎮(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兌現獎懲,每年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績顯著的鎮給予表彰獎勵。同時,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懲制度。從2011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0萬元資金,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增速快、后勁大的10個村,實行一次性獎勵,獎勵在職村干部。
二是在政治上拓展空間。金壇區在2011年組織開展了村黨組織和村黨組織書記“創先爭優,晉檔升級”活動,既對村黨組織集體進行檔次考核,又對村黨組織書記個人進行等級評價。其中,村集體經濟增收是“創先爭優,晉檔升級”活動的重要指標,未達到全市平均數的村,將不參加“晉檔升級”。同時,加大從村干部中公開選拔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鄉鎮班子成員的力度,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作為首要選拔條件。近年來,全區有4名村黨組織書記被選拔擔任鎮領導干部,先后有25名村黨組織書記被錄用為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二、政策扶持要“真”。2010年,金壇區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明確一系列支持“三農”發展的優惠政策。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明確區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對低收入村開展創收項目獎補。2012年,又出臺《金壇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行動計劃》,明確從2012年起,區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村級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扶持低收入村和經濟薄弱村增收項目建設。2010—2014年,全區共下發34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對村級增收項目獎補。由于各項政策扶持到位,極大地調動了村干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三、指導服務要“細”。村干部往往對發展集體經濟的政策不了解,或對市場行情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為此,金壇區、鎮相關部門經常深入基層,宣傳和解讀政府出臺的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相關文件,讓村干部了解政策。為幫助經濟薄弱村明確思路、把握重點、創新舉措,每年都組織召開村級經濟發展推進會,重點對上年低收入村創業增收項目獎補工作進行總結,布置落實當年低收入村創業增收工作。還組織專家對村集體的創收項目進行績效分析,減少投資風險,并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和指導,規范項目實施程序,讓村干部放心地發展集體經濟。
四、結對幫扶要“誠”。為了杜絕幫扶工作走過場,金壇區在幫扶工作上扎實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目標任務明確。各幫扶單位必須確保經濟薄弱村集體總收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到2016年,經濟薄弱村村級集體總收入全部達100萬元以上。二是突出項目幫扶重點。既鼓勵幫扶單位直接幫助經濟薄弱村引項目、引技術,又鼓勵在經濟薄弱村自身有項目、有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給予資金支持,通過多樣化、差別化的“輸血”、“供血”手段,有效恢復增強經濟薄弱村的“造血”功能。三是強化考核激勵。將三年幫扶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納入各幫扶單位、鎮村干部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作為評先的重要依據,嚴格兌現獎懲,2011—2015年,金壇區財政共落實扶持資金600萬元,222個結對幫扶機關部門和企業捐助資金6234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78個,16個經濟薄弱村村級總收入均超過100萬元,比幫扶前村均凈增53萬元。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辦事處)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