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峰 劉思佳
【摘 要】產業結構變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關聯分析,是深刻展示產業結構變動內在機理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新疆2012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通過42個部門產業影響力系數感應系數等指標,對其產業關聯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產業結構優化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投入產出表;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產業結構分析
一、新疆產業結構的評估
產業結構調整是新疆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國國民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的一切重大難點問題的解決,包括持續增長、啟動消費、增加就業、提高國際競爭力、規避國民經濟運行風險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最終都要依賴于結構性矛盾的緩解。就新疆而言,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是解決當前經濟生活中突出矛盾的當務之急,也是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戰略任務,這直接關系到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我們能否抓住機遇,提升新疆的經濟實力。從產業結構角度看,第一產業比重仍然較大;第二產業絕對地位不穩定,發展較為緩慢甚至略有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較快,已超過第二產業,發展迅速。說明新疆對農業的依賴性較大,工業基礎不穩固,第三產業發展超前。
大量實踐表明,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環節和必要條件。由于產業結構具有客觀性、整體性、運動性等特性,我們從開放的角度進行分析,規劃新疆產業結構,“跳出新疆看新疆”,對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表1 三次產業結構
由表1可以看出,新疆自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產業占比明顯變小,第二產業有些許增長,第三產業隨著近年的發展,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然而生產總值的貢獻則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選取新疆2001年-2013年的國民經濟數據,利用此指標對新疆產業結構進行總體概述。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工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使新疆產業結構存在失調現象,其變動呈現以下特點:第一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呈現緩慢性下降;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從2001年起,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從2001年起逐漸小幅增加,依然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
以農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以工業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是現階段新疆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以服務經濟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步入“后工業化”時代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從生產總值貢獻率分布狀況所體現的產業結構特征來看,“二、三、一”的產業格局仍在延續,如何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益與質量,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鞏固第一產業的基本地位,使社會資源在各產業間合理流動,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是確立新疆產業發展戰略,制定產業政策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新疆產業結構的現狀
任何一個產業部門的生產活動通過產業間的聯系方式,必然要影響或受影響與其他產業的生產活動,這種相互影響就是波及。在這里,把一個產業影響其他產業的“程度”叫做該產業的影響力;把受到其他產業影響的程度叫做該產業的感應度。產業的影響力和感應度的大小,分別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根據新疆2012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得出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并做出如下象限圖來分析新疆42個產業部門間的關聯度:
圖2-1 新疆2012年產業各部門間感應度系數與影響力系數
羅斯托認為主導產業的引導功能是通過帶頭作用實現的,作用的實現依賴于直接和間接的關聯效應。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都大于1的產業直接和間接的關聯效應較強,位居前十位的有關產業部門具有更強的輻射和制約作用,有利于對主導產業的選擇。根據2012年新疆42部門投入產出表,如圖2-1所示,產業直接和間接關聯效應均較強的產業依次是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學產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在新疆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可以看出,這些產業幾乎全部是第二產業,由此可見拉動新疆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是第二產業,重化工業仍處于新疆產業結構的核心地位。相對來說,2012年在兩個系數均小于1的行業中,第三產業所占比例較大,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新疆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十分落后。
三、政策建議
(一)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這里的調結構主要是優化輕、重工業比例。新疆是紡織工業原材料供給的基地之一,并有很好的基礎,同時紡織工業投資周期短,投資規模小,見效快,特別是隨著它的發展,延長產業鏈,帶動相關服務業的聯動,吸收勞動力的前景廣闊,這也是政府提出重整新疆紡織工業的目的所在。
(二)積極培育優勢產業帶,大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
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做優做強優勢特色農業,提高農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龍頭企業為依據,重點圍繞棉花、糧油、鄰國、畜產品、區域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優化農牧產品加工布局,積極扶持新疆特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形成北疆以畜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業精深加工為主的產業區。
(三)發展特色經濟,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一是進一步提高油氣資源在區內加工的數量和深度,將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和國企的上游和下游產業盡可能放在地方;二是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和天然氣產業鏈,做大做強下游產業的精深加工;三是大力發展現代煤電、煤化工產業,充分發揮新疆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王運奇. 新疆產業結構調整與主導產業選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
[2]劉小瑜. 中國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2.
[3]王群. 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的思路[J].河南社會科學:2003(1):62-67.
[4]白樺. 新疆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J]. 科技成果縱橫. 2011(01).
[5]匡金輝. 新疆產業結構分析及優化調整研究[D]. 新疆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