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摘 要:針對高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階段性問題,根據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建設之間的指標依據,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雙軌并行,開展課程體系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性實踐教學。為學生搭建實踐活動平臺,建立“學校課程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課程體系,以立足學校、放眼社會;注重實踐、講究創新的新型培養模式。
關鍵詞:應用創新型;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209-01
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是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高校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國家“十二五”中提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強調自主性、協作性、實踐性和探索性,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質人才,圍繞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和技能,注重實踐與創新兩步走。
一、研究思路
要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其主要研究思路圍繞“人才培養與創新課程體系”這一主課題展開,具體可以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同時進行展開。
二、人才培養模式簡述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技術的崗位需求,確定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轉化為面向工作過程的教學任務,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依托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構建大一、大二的基礎教學和通識教育,大三引入教學與綜合實踐相融合,并增加設計類證書考試課程等行業特色標簽 , 大四對學生進行專業方向性課程指導的專業課程體系。
三、課程體系構建
要使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知識與技能需要以課程為載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
1.理論課程體系建設。據美國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分為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素質和創業實務操作四個部分。其中,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素質屬于理論課程,根據創辦企業的步驟,即籌劃、創建、組織、管理、運行來安排學習內容。由于科技創業項目較少,為了使非管理類的學生能接受創新創業理論課的教育,可以采用“磁鐵式”的教學活動,如由管理類的學院開設相關課程,其他學院的學生通過公選課、第二學位的選修學習相關課程。
2.實踐課程體系建設。創業實務操作屬于實踐類課程,可以將課程內容嫁接到第二課堂,以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創業的過程,使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
四、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
1.學生發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踐操作和適應市場的能力,確保學生按市場崗位零距離就業。
2.教師發展:培養雙師型教師,力爭使課題研究的過程成為教師成長的過程。
3.學科建設:促進我校產品設計專業的應用性教學目標,凝練辦學特色。
4.服務社會:將實際競賽項目引入課堂,在產研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符合時代發展的思路與樣板。
五、結語
1.特色。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組織。把青年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教學作為今后職稱晉升的必要條件。青年教師有創新潛力,富于開拓性和創造力,與學生之間容易溝通,是激發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
2.創新點。降低理論重心,強化理論框架建設。以夠用、適用為度,主要教會學生“是什么”和“怎么做”為學生的實踐教學留出更多時間。在人才培養方式上促進了培養重點從“以傳授知識為主”向“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的轉變。
建立 “需求牽引、知識結構完備、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采納“項目驅動”的教學手段;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校企聯合辦學;貫徹畢業設計、工程實訓的“雙導師制”。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達到教學計劃共訂、資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編、學生共同培養的目的,由此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形成學生實訓、畢業設計與就業一條龍,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基礎上,為培養面向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探索“做什么、怎么做”的培養模式。通過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競賽設計全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關鍵能力。
突破了傳統的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實用技能,強調知識創新,有效地建立了課堂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有助于發揮教師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鮑桂蓮.對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狀況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
[2]李楚英,王滿四.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與中國比較[J].高等農業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