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琴 洪騫
摘要:海外華文教育不斷發展,如何應用新技術更好地創設新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實現海內外教學同步、優質資源共享倍受關注。依托云平臺技術,研究了信息化學習在華文教育中的應用,探討了基于云平臺的華文教學新模式應用體系,以改善華文教學質量,實現華文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和教育體系優化。
關鍵詞關鍵詞:云平臺;華文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DOIDOI:10.11907/rjdk.161616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7022402
0引言
傳統的華文教學由于教學方式機械死板、教學資源匱乏、學習者交互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華文教學有機融合,用技術推動華文高效教學成為研究熱點。1華文教學需求與挑戰
1.1華文教學需求
(1)教學時間地點需求。華文學習者具有多元性,既包括在校學生,也有不少在職成年人。在校學習者除了學習華文還要完成其它學習任務,華文學習課程設置不多;而成年人由于在職,主要通過補習班或者函授的途徑學習華文,學習時間不足,更需要靈活的學習方式,以便充分利用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教學資源需求。一直以來,華文教學資源都存在緊缺且分散的問題。一方面,海外華文學校和教學機構本身教學資源就比較缺乏,學校和機構很分散,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華文學校辦學條件不一,相對落后的學校想要及時獲取華文教育前沿信息比較困難。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未形成資源共享機制,華文教師不能及時分享教學經驗、解決教學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學習對象復雜,有華裔與非華裔,漢語背景有深有淺,職業各不相同,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對學習內容的難度與深度需求不一,導致無法因材施教。
(3)高效的課堂教學需求。華文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都旨在利用較短的時間達到較好的效果,以投入實際應用。所以,他們對于課堂教學效果要求更高。而傳統的華文教學方法比較死板,教學針對性不強,沒能體現教學的個性化。學生課后缺乏華文學習的語境,很難開展漢語學習。所以,課堂學習對他們而言特別重要。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1.2華文教學新挑戰
(1)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化是科教結合的一個重要標志,教育信息化正面臨從“資源消耗型”建設方式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型發展模式轉變。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華文教學無縫結合,以滿足大規模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開展技術支持下的新一代華文高效互動教學,成為當今華文教育的一大新挑戰。
(2)將海量的異構華文學習資源合理地整合利用,以實現資源共享是華文教學又一挑戰。隨著信息技術在華文教學中的應用,各類華文教育機構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往往缺乏統一管理與共享機制,缺乏信息及服務的交流,形成許多分散的資源孤島,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無法為使用者提供高質量服務。所以,如何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華文數據與資源有效融合,支持數據重用、共享和知識化服務,實現對數據的靈活重構,滿足知識立體化、資源共享需求,成為華文教學又一新的挑戰。
2基于云平臺的華文無縫課堂特點
基于云平臺的華文教學新模式,是以云平臺為技術基礎,以智能測評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通過課堂導入、課堂深度講解、課堂練習、課堂總結,全方位促進課堂教學深度交互,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2.1在線課堂交互,實現海內外華文課堂同步
基于云平臺的線上同步交互包含兩種形式:①人與人同步交互,即直播課堂;②人與課程同步交互。通過同步直播課堂,實現華文學習者同步,通過深度的課堂交互活動更有效地學習。在線教學資源同步,滿足華文學習者隨時點播名師課堂教學視頻,進行碎片化學習。這不僅有利于開展全新的遠程華文教學,也便于教師進行遠程教學研討,促進華文教學資源共享,實現華文教學均衡發展。2.2個性化華文教學資源推送,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基于云平臺的華文資源,以知識點為單位,包括漢字、詞匯、語法等基礎類華文知識,多媒體華文教學素材、數字教材以及教學視頻案例、練習資源等,充分滿足華文學習者需求,根據需要隨時隨地獲取。同時平臺可進行學習數據分析,為學習者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2.3多通道、多感官華文知識體驗
基于云平臺的華文課堂教學,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富媒體技術,學習者從聽、說、讀、寫全方位刺激感官,深度沉浸在華文的語言環境中。同時配合多元的課堂交互活動,促進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營造濃厚的華文語境,讓學習者在多通道、多感官刺激的活動中建構知識。3華文無縫教學模式設計
基于云平臺的華文無縫學習,以云平臺為技術支撐,以智能測評為教學任務的驅動與導向,通過課堂導入、分析講解、隨堂練習與課堂總結有機結合,構成無縫課堂,同時進行學習數據分析,為學習者推送個性化的教學資源,以滿足華文學習者的多元需求,促進真正的個性化教學,提升華文課堂教學效果,見圖1。
3.1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相關內容的引導,引起學習者興趣,啟發學習者走進課堂。信息化支持下的課堂導入形式更加豐富,更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在云平臺支持下的華文課堂導入,利用富于趣味性與針對性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習者創設濃厚的學習情境,以多樣化的導入形式,為學習者提供案例資源(與華文知識相關的教學視頻案例、文檔、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將學習者引入真實情境的華文課堂。3.2課堂講解
華文無縫課堂的知識講解,強調以問題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習者帶著問題在協作式學習中把握課堂知識,實現教學目標。通過教師設疑——析疑——總結的方式,利用平臺分組功能,讓學習者在協作活動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在交流中增進對知識點的認知。
教師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添加演示文檔、音頻、圖像或者視頻,以富媒體的形式豐富課堂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也可以向學習者推送學習資源,幫助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內化。3.3課堂練習
隨堂練習一方面可以豐富課堂活動,引導學習者進入深度學習,促進課堂交互;另一方面,通過隨堂測試,及時反饋,幫助教師了解學習的難點、把握學習需求,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計劃,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平臺可以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對每一道題的答題時間、正確率等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自動構建華文學習者個性化檔案模型,為學習者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3.4課堂總結
隨堂練習之后,教師應及時進行課堂總結,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引導學習者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后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的學習數據,根據學習者在課堂中的表現情況與隨堂練習情況,總結學習者整體情況及個體情況,掌握學習難點,調整教學活動,設計出更利于學習者習得語言的教學形式。教師還可根據測評數據,分層次為學習者分發課后作業,開展個性化輔導。4結語
本文以云平臺為基礎,設計了以測評為導向的華文無縫課堂教學新模式,以實現高效的華文課堂教學。云平臺服務功能,包括個性化的課堂活動、尤其是科學的華文測評活動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支持高質量的華文學習,推動全球華文教育信息化發展。參考文獻:
熊玉珍. 基于測評的漢語個性化學習環境的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2(3):6987.
吳勇毅. 新時期海外華文教育面臨的形勢及主要變化[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122.
熊玉珍. 教育傳播視野中的海外華文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7(11):2326.
\[美\]JAMES BELLANCA, CAROLYN CHAPMAN, ELIZABETH SWARTZ.多元智能與多元評價——運用評價促進學習者發展. 夏惠賢,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杜能鋼)Softwar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