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蘭
新時代的社會里, 德育需要不斷創新,而最需要尋找和探索的就是德育創新的途徑。擺在我們面前的便是“如何去創新”的問題。我園申報了省級德育課題“創新貼近幼兒,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努力做到與時俱進開展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就如何選擇德育創新的途徑、選擇哪些途徑以及如何利用多種途徑進行實踐,探討德育創新的實質性問題,真正落實德育創新。
一、尋找德育教育的創新途徑
德育創新要努力做到:觀念、內容、途徑、方法以及環境創新。然而,無論是觀念、內容還是方法、環境,歸根結底仍然需要德育途徑來完成實施。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僅僅是改變了德育的觀念,創新了德育的內容,而仍然用老的辦法來實施,是否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呢?所以,在德育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最應該注重的便是德育創新的途徑。
例如:在我們幼兒園“親子共讀”讀書節大型活動中,我們打破傳統讀書展示模式,我們嘗試做好環境創設的創新,內容形式的創新。為此我們采用了全園家長和幼兒自主參加的活動形式,參加家庭準備3-4本幼兒圖書進行資源共享,就這樣全園共收集系列圖書1000余本,圖書種類也達10多種,由書本,參加家庭人員等元素,已掀起了有氣勢、有氛圍的讀書環境。另外,我們還將活動場地設計成幾大區域(圖書借閱區域,親子共讀區域,圖書創作展示區域等),在這大型活動中,首先幼兒和家長的讀書興趣更強,讓他們更喜歡讀書,更喜歡親子共讀的形式;其次,這種資源共享的形式,也促進、提升了幼兒和家長樂意與他人分享的意識行為,還可以讓幼兒、家長養成有序的借閱歸還圖書的好習慣,為幼兒提供大膽表現的平臺。很多家長積極借此機會,讓孩子到主持臺上秀一下家長和幼兒共同制作圖書,并放到展示區域,供大家相互學習等。由此活動構成了良好創新型的德育內容。
二、如何選擇德育教育的創新途徑
德育創新的話題已經被學術界和教育界談了許多,許多批判性的文章更是撲面而來,大家和學者紛紛談出自己的觀點“德育呼喚創新”“德育需要創新”“德育的內涵缺失”等等。這類文章見多了我們便會發現一些問題:這些文章角度看似有所不同,其實質都一樣,都是在談德育的創新問題。可是我們再仔細看看便會發現,似乎大家都踩在德育創新的邊緣,都在說以往的德育如何不“新”,以往的方法如何不好,可是很少有人系統論述德育的“重塑”。批判舊事物的同時,只有把錯誤找出來,才能去考慮如何更正它、革新它。當我們批判那么多的時候,我們便要想到如何去“重塑”,這便是如何去選擇德育創新的途徑。
例如:德育內容:“不搶不擠”,以往我們都習慣用談話,說大道理的形式,讓孩子明白“不搶不擠”,往往效果不佳,而今我們巧妙的將其設計成創新德育課:選擇以試驗“玩具想出來”游戲貫穿活動,為幼兒提供人手一份探索材料,在看看、玩玩、想想的過程中,知道兩個玩具為什么不能同時從瓶口中出來,又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如何讓兩個玩具順利地出來(一個一個地出來)?從而理解不搶不擠的道理,知道謙讓的社會道德,再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想象,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到不搶不擠(上下樓梯、玩滑梯、乘車、買東西、排隊吃飯、繳納電話費……),并讓幼兒設計標志,張貼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中,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以及讓德育活動目標延伸下去,幫助幼兒養成不搶不擠的德育行為.。
三、探索德育教育中的新途徑
我時時處處為孩子營造寬松、愉快的生活環境,使良好品德順利發芽。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系,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于是,每月我們“開展家園共育欄”向家長介紹關愛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改掉方法。如:有的幼兒摔倒了,他們不但不扶,騎在別人身上當小馬,問其原因才知道是爺爺經常在家給他們當小馬騎的緣故。我隨即開展一節體育游戲《小馬運糧》,讓幼兒背著大沙包在草地上爬,讓他們去體驗爺爺給他們當小馬的辛苦,有效的幫助幼兒糾正不適宜的行為。一位家長告訴我們,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干,于是我們根據這一情況,開展了“我是班上的小主人”活動,如上課了讓他給小朋友發蠟棒、畫紙,開飯前讓他給小朋友發勺子、發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漸漸地也在家里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因此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
總之,德育教育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的堅持不懈地拓展出更多的德育創新途徑,真正促進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早期教育:幼兒園德育研究[J].
[2] 學前教育:培養幼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