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雯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們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開始逐漸強烈,他們慢慢開始產生模仿成人活動的愿望。而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正是滿足了幼兒的這種愿望。在游戲的發展過程中,幼兒園教師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指導策略:
一、積累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的角色體驗
角色游戲中,角色必然是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角色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前,如果幼兒已有一定的經驗,那將會使他們角色游戲的內容更豐富、更真實。
例如在森林菜園中,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沒有買菜的經驗,這樣游戲如何才能進行呢?這就必須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我們通過教學活動以及家園互動,發動家長帶孩子去買菜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買菜經驗,森林菜園中的游戲交往便開始有效地進行了。
二、尊重幼兒的意愿,讓幼兒自主選擇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進行的活動,所以我經常在游戲開始前征求孩子們的意見,讓他們自己選擇玩什么、怎樣玩。在游戲中只有通過他們自己選擇后,他們才會玩得盡興,學得開心。當然,教師并非完全放任,教師時刻要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對幼兒游戲還應做到心中有數,依據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和了解,進行相應的指導。
三、根據幼兒的需要,恰當地進行指導
“時尚發藝”剛開不久,便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可能因為里面有許多仿真玩具:吹風機、假發、卷發器等等,孩子們總喜歡給顧客戴上假發,并用發卡打扮。但是長此以往每天重復相同的游戲,我發現孩子們興趣逐漸消退。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孩子們游戲時以顧客的身份介入其中,提出自己想理不一樣的發型,“理發師”們便開始討論要為我設計發型,盡管最后的成果在大人看來是很滑稽的發型,但是,我卻用贊許的眼光看著他們并非常感謝“理發師”們的精心設計,孩子們因此對理發店的游戲又充滿了興趣。
而對孩子們角色游戲的評價,也是對幼兒游戲的一種間接指導,有效的評價能促使教師深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去觀察、了解游戲情況,不斷改進指導方法,從而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游戲評價的有效策略有:
1、仔細觀察,抓住創新進行評價
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是組織游戲的重要環節,也是發現幼兒游戲情況的窗口。觀察什么呢?很多人都會疑惑。其實,觀察的東西是有很多的:孩子們在游戲中的玩耍是否積極主動;和同伴相處的關系怎樣?動手操作能力又如何?語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這些都是觀察的對象。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并抓住游戲中有意義的小事,及時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親親花屋的游戲時,“老板”聽到一個“顧客”說:“我的好朋友也想買一束花,可是他很忙,沒有時間來買花。”聽到這話 “老板”立馬決定設立 “熱線電話”,只要打電話,不論多遠都送,花店的生意也因此紅火起來。游戲結束后,我把這件事和小朋友們分享,引起了班級里其它孩子的極大的關注。這件本來是一個孩子游戲中的事,經過討論成了大家的事。森林點心店的小朋友也說:“我們也要送貨上門!”“我們要買一送一”。糖果店的小朋友說。孩子們從這件事中學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關心別人,積極動腦筋解決問題等良好的品質。
2、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講評,感受游戲的樂趣
角色游戲結束我們總是脫離了角色對孩子們的游戲情況進行評價,但其實我們仍然可以請幼兒以游戲中的角色的身份向同伴介紹今天在游戲中的活動情況,延續游戲的樂趣,教師評價亦是如此。一次講評時,康康大膽的在集體面前分享自己游戲的喜悅:“我今天是親親建構屋的建筑師,我今天玩得很開心,因為馨馨和我一起搭了一座漂亮的城堡,我們一起搭的!”通過分享游戲的中的一些事情,讓大家對角色身份的職責有了更明確地認識;另外,在讓孩子們分享自己游戲的經歷時,既發展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達到相互啟發、增進感情的目的。
3、充分討論,積極回應,通過講評解決矛盾、提高游戲水平
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幼兒的事非觀念、自我主見都得到了逐步增強,于是,我充分地利用游戲的講評,組織幼兒對游戲中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讓幼兒在討論中尋找答案。
在“青花工藝”的游戲中,由于剛開始接觸,孩子們對青花瓷的制作方法都一無所知,孩子們隨意的用顏料在盤子、瓶子上亂涂亂畫,根本不知道青花瓷器的特點。在游戲講評時,我讓孩子們如何制作、裝飾青花瓷器展開討論,但是由于不了解,孩子們都不敢說,于是我讓他們回家與家人一起看書或上網查資料。第二天,就有孩子來告訴我:“青花瓷是要先畫好圖案再燒的,燒的溫度要很高。”還有的孩子說:“青花瓷的花紋是青色的。”……
角色游戲是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活動。而科學有效地游戲指導和評價對提高游戲質量,發展游戲情節,鞏固游戲中獲得的情緒體驗等都有直接的導向作用。我們應重視角色游戲的指導和評價,評價時應注意與幼兒的互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成為評價的主體之一。讓幼兒在最適宜、最恰當的評價中不斷提升,感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