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增良
【摘要】初中數學是今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其肩負起課程教學應有的重任。但是從實際調查的結果來看,即便實行了新課改,因為教學理念缺乏創新,教學方法沒有改善,使得初中數學的改革進度緩慢,無法完全發揮出初中數學教學該有的功能。所以,必須就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制定可行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不斷革新,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求,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更是不能例外。所以,國人在怎樣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創新性人才培養方案的數學教程改革的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思考。
一、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意蘊
1、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重構
二十世紀末,國家推行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以實現四有新人目標的培養。為此在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提升學生素質的新課改,并且得到縱多教育工作者的支持,那么什么是素質教育?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能力培養、思想道德素質、個性發展、身心健康和應試教育相結合。
2、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躍升”
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單純的應試教育,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也許能讓學生考出高分,但是在思維的擴展和知識的靈活方面卻顯得有所欠缺,這樣對以后的學習能力也毫無益處。新課改理念摒棄了重考試、輕能力的傳統思維,它以“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理念,使數學教學邁向全面化、系統化,不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還要加強過程方法的習得。
二、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我們都知道,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舉足輕重,雖然我國自2003年就開始推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但是其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初中數學學科體制不夠完善
一項好的制度有利于人的發展,要想實現新課改標準下指定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形成一種有別于計劃經濟時代的數學學科體制。然而現實不盡如人意,由于各地區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體制和教師資源的配置出現偏差,在某些城市,數學資源的分配也傾向于重點學校,造成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這正體現了學科體制存在不足。
2、初中數學教師對本課程不甚了解
新課改需要有新思維的初中數學教學為支撐才能正常開展,但是從對某些初中學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一些數學教師由于不能深刻認識任教學科的核心,使其無法勝任數學教師的重任,在教學中不能結合實際發散學生的邏輯思維,束縛了學生的靈活性思維。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是相悖的。
三、探討解決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創新性對策
對于新課改中的不足之處,例如不完善的教學體制、教師教學方法失當、教學能力偏弱等,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以促進新課改順利前行,早日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1、以教師培訓機制的完善來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對教師應該實行高標準、嚴要求,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其他的教育部門都不能忽視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定期定量接收教育培訓,使其明白教學的根本任務和教學方向,更加深刻認識到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提高教學技能。通過培訓,教師還可以與其他教師互相交流,吸取他人有用的經驗來改進自身課堂的不足,這樣一來對數學教育的發展也是有大大提高的。
2、應強化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互動
身處在當今社會,學會很好的交流是一門必修課。同樣,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學會交流,在交流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交流,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有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大大增強教學效益。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多采用一些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任務教學法、提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法等,這樣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中也能發現樂趣,自主學習,不在對數學產生恐懼感。
總而言之,由于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廣泛性,它不僅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各個行業中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建筑行業、電器維修和計算機運算等影響顯著。初中數學是今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其肩負起課程教學應有的重任。但是從實際調查的結果來看,即便實行了新課改,因為教學理念缺乏創新,教學方法沒有改善,使得初中數學的改革進度緩慢,無法完全發揮出初中數學教學該有的功能。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數學教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數學理論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復合型的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