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的寄托。是古希臘人現實生活不自覺的藝術加工的的表現。其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特征就是最好的證明。神話體系中,無論是諸神的外貌形體,還是其性格脾氣,都蘊含了濃烈的“人”的因素?!吧袢送瓮浴钡奶卣魇鞘艿絻珊恿饔蛏裨掦w系的影響,但歸根到底是當時希臘社會環境相結合的產物。對于希臘乃至整個西歐的各個方面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希臘神話;社會環境;同形;同性
中圖分類號:K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神話是民族早期文化流傳形式,是人類早期的百科全書,是文明精神的最早寄托。作為一種“原始的、粗糙的和濃縮的形式,蘊含和體現著文化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審美態度”[1],是“萬物有靈”觀念下人類童年無意識的集體信仰的產物。古希臘文明被譽為西方文化的搖籃,其起點則是神話傳說,它是希臘先民“理解周圍現實、擴大自己的生活經驗以發泄其創作幻想的嘗試”[2]。希臘神話不僅被羅馬神話所繼承,從文藝復興的作家到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都從中汲取營養。如此的影響力,筆者認為,這與希臘神話的特征分不開,尤其是其“神人同形同性”的內部蘊含。正是賦予諸神“人”的特征,使得諸神的形象富有生活氣息,動人又貼近現實,進而神話極具人本主義色彩。筆者擬從同形、同性兩個方面淺析希臘神話特征。
一、神人同形
希臘神話的擬人特征首先表現在神人外貌的相似。筆者認為,“同形”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人的形象塑造神;二是將人之形體的極美融入到神的樣貌。古希臘人眼中的諸神的形象與人相似,區別僅在于神能長生不老,美麗非凡,英勇強健又法力無邊。在荷馬的詩歌語言中,諸神外貌都是高度擬人的。古典時代的希臘藝術家們又賦予這種語言擬人化以美麗生動的視覺形象。他們讓諸神擁有黃金比例的形體和俊美的有個性的容貌。神的造型成為人體高不可及的范本,也是古典藝術最完美的形式。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說:“人認為,神也是生出來的,會說話,有形體,穿戴與人相同”[3]。主神宙斯有王者風范,孔武威嚴,留著胡須,威嚴肅穆,目光炯炯有神。天后赫拉美麗大方,往往以戰服的著裝出現,手持鋼刀,頭帶冠冕,長發飄飄,威風凜凜。智慧女神雅典娜是位高大美麗的善作巧藝女神,端莊典雅。太陽神阿波羅十是個精力充沛、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容貌英俊,長發披肩。阿佛羅迪特容顏嬌好,皮膚白皙,是個金發碧眼的美人,被認為是女性體態美中的典范。赫耳墨斯總是被描繪為一個十分年輕的男子,有時也則被視為年輕的運動員。他還經常被描繪成一個沒有胡須的年輕人,腳著帶翼的飛鞋,身著短袖束腰外衣。他頭戴一半是隱形頭盔、一半是太陽帽的時髦頭飾,手持節杖。黎明女神厄俄斯是位妙齡女郎,有著誘人的肌膚和纖手,垂著波浪般秀發,身披霓裳,手擎火炬,駕駛雙駒金車引導日神出行。所有神的樣貌都是以“人”的樣貌刻畫。
二、神人同性
“同性”是指神不僅要具有與人相似的性格特征,還要兼具人性中的美與丑、善與惡。相比于東方的道德完美無缺的神祇,希臘諸神“人味”確實濃厚很多。希臘神話是一種與現實貼近的神話,神與人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諸神心理、性格和行為的擬人描述,即所謂的“神人同性”,成為神靈擬人化的“主動力”。“荷馬不僅將神話擬人化,而且深化了神話的心理層次;這是神話內在意義的擬人化”[4]。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并不具備比人類更崇高的精神境界,其性格包含更多的現實性和世俗性,諸神沒有打上“倫理”的烙印,他們終日飲宴娛樂,并經常到塵世來滋生是非。希臘諸神在性格和行為上均與凡人無異。他們七情六欲俱全,所作所為均受情欲驅使,具有人類的種種弱點,絕非道德之圣賢。他們時而以人類朋友和正義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時而冷酷無情,狡詐多疑,嫉妒成性,背信棄義,不負責任。在古希臘詩歌、戲劇中,我們既可看到對神的力量、智慧的贊美,同時也可看到對神的劣跡、兇殘、狡黠或無所顧忌的描寫,或淋漓盡致的揭露,使得神與傳說中的英雄大多具有雙重性格:宙斯既是有法律威嚴的偉人,也是個調戲婦女的男人;赫拉的端莊與嫉妒、阿佛洛狄忒的溫柔與虛榮、波賽東的氣勢宏偉與心胸狹窄等,正是上述這種非倫理化的感情特點構成了希臘神話的特殊性和親近性而為希臘人接受,諸神在人們面前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既存在于現實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既不是遙不可及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是相當超人且富權力的,但并不全然善良……但他們也是逗人喜愛和迷人的”。諸神對冒犯者必施嚴厲報復:阿波羅因希臘人侮辱其祭司而在其軍營散播了九天瘟疫;小埃阿斯因在雅典娜女神廟內強奸特洛伊公主卡桑德拉,結果在返鄉途中船毀人亡;忒拜王后尼俄柏嘲笑勒托女神子女少,阿波羅和阿耳忒彌斯為母雪恥,將其六子六女盡皆射殺;嫉妒成性的赫拉無情地迫害情敵;宙斯則殘酷折磨人類的恩主普羅米修斯。神為實現目標可以不擇手段:阿佛洛狄特為報答帕里斯,不惜拆散他人家庭,挑起特洛伊戰爭。希臘諸神從來不是完美道德的化身:戰神阿瑞斯是嗜血成性的戰爭魔王;阿佛洛狄特則是娟妓的護神。希臘諸神的風流浪漫故事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可以理解的充滿人類情感的神靈世界,一幅折射的世俗風情畫。諸神被賦予血肉豐滿、真實可信的人物性格,是合乎理性、貼近人性的,是人性在神界的再現。
希臘人留給后世的富有人情味兒的神話遺產,對希臘乃至西方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要想真切了解西方文化,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古希臘神話。深入分析希臘神話的“神人同形同性”特征,有助于我們體會希臘神話的精神。古。正是“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使得神的形象更加符合人的審美追求,它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鼓勵追求世俗的快樂生活。它所沉淀下來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個人主義,它是西方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核心。它號召了近代的文藝復興,也吹響了資產階級追求個性解放的號角。它對整個西方都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總之,“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賦予希臘神話獨具魅力之處,是其源遠流長影響整個西歐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之處,也值得我們后世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傳統與演進.武漢大學出版社[M].1993.p22.
[2]沈之興,張幼香.西方文化史.中山大學出版社[M].1991.p16.
[3]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歷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p215.
[4]王以欣.理性、人性和美——希臘神話擬人特征剖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p79.
作者簡介:劉艷虹(1991—),江西吉安人,現為江西師范大學文旅學院世界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