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偉
摘要:實驗教學法是初中生物教學課程中最常用、最能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它可以通過相關的器材、儀器設備,讓學生親眼見證,親自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從而讓學生由間接學習變為直接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更提高了生物教學的效果。 本文通過對實驗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應用措施也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盡一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生物;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多媒體教學以直觀形象、容量大、功能強等特點迅速普及全國各中小學的教學中,生物作為自然學科中最基本的一門學科,以分析、探索生命活動為主,而多媒體技術教學能夠把枯燥難懂的教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變得通俗、易懂,所以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一、實驗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期以來,存在于生物教學中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面對中考壓力,絕大多數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留下的海量的試題、答卷而樂此不疲,從而忽視了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因為生物課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大多數學生不想在這門課程上“浪費”太多的精力,所以,老師一定要改變學生們的這種錯誤的觀念,可以通過試驗教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因為實驗教學法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將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簡單的課堂體驗,讓學生時時緊繃的大腦可以有所放松。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形式獲得的知識大約能夠記住15%,而同時運用視覺、聽覺則可以記住65%,因此生物課堂運用實驗法教學可以說是讓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提高了50%,讓學生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明顯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生物課程教學中,有很多問題十分的抽象,讓學生們難以理解。通過在生物教學中引入實驗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書本上所描述的現象。比如說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又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二、實驗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如何運用
(一)運用要靈活。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一般都比較簡單,可以根據實驗內容及特點,實驗方式也可以做相應的改變。也就是說有的實驗可以課前做,對學生做好知識點的引導,有的實驗可以邊授課邊做,讓學生容易理解,還有的實驗可以先授課再做實驗來驗證課本上的結論,使學生加深記憶。就比如說生物課程中有一個實驗是“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這個實驗有的老師放在課前做,讓學生先看到魚在失去背鰭、胸鰭及尾鰭時的各種狀態,帶著疑問去課本中找答案;也有的老師先來授課,而后讓學生自己去驗證當魚兒在沒有魚鰭的情況下的各種變化,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二)形式要多樣。生物學科研究的是生物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穿插著實驗的內容,而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有的老師不能很好的運用這一直觀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優越性,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動手能力,老師們除了要做必要的演示實驗及課堂實驗外,更應該組織更多的分組試驗。因為演示實驗及課堂實驗只能讓學生看到試驗的奇妙,而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去做了,學生們才能感受到蘊含在簡單的實驗中的豐富的生活道理,而且分組實驗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及動手能力。
三、實驗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注意事項
(一)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要想做好生物教學中的每個實驗,老師必須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要對學生進行講解,并安排好各項的預習任務及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與到實驗中去,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
(二)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用生活中的材料或事例來作為實驗的對象,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進行實驗的同時去感受現實生活,以此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也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
(三)分組實驗要合理搭配,在做生物實驗時,大部分老師都會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因為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合理利用教學設備,更有利于加強學生間的互相協作與交流,但在人員的分組上,老師一定要注意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生成績及動手能力,也就是要考慮到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做到合理搭配,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增加課堂知識容量。運用實驗教學可以節省掉老師在課堂上寫板書的時間,增加課堂的教學容量,同時,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分析、觀察、聯想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驗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性,利用實驗工具,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體化、生動化,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更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三)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因為教學形式枯燥、單一,使學生有許多的問題難以理解,老師也無可奈何,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運用實驗授課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具等特點,可以有效的化解這一難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生物學科中有很多解剖類的實驗,而對于學生們尤其是女同學來說比較難以接受,這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大家觀看生物解剖的全過程,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也起到了倡議大家愛護動物的作用。
總之,實驗教學法作為生物教學中的最直觀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生物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一個途徑,老師只有把各個實驗靈活的貫穿于其中,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實驗的技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霏. 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4.
[2]周偉祥. 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 理科考試研究,2015,24.
[3]王影. 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7.
[4]徐和. 基于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讀書文摘,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