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菡
摘要:本文旨在圍繞人民幣納入SDR后對中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做出客觀評析。文章以人民幣納入SDR為背景,圍繞匯率風險、外貿出口、對外投資、金融等各個方面呈現出的具體問題,給出合理定性分析,并就人民幣納入SDR這一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做出預判與解釋分析。文章指出人民幣納入SDR的積極作用突出,這一事件標志著國際社會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接納與認可。
關鍵詞:特別提款權;國際貿易;匯率風險;外貿出口;對外投資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2
2015年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起到關鍵性作用。就這一事件前后的國際經濟環境來看,促成這一事件產生的根源,是國際經濟與中國經濟相互交融、互相需要的趨勢使然。對我國國際貿易領域而言,納入SDR將產生方方面面的具體影響,本文將分析人民幣納入SDR的必要趨勢與中國國際貿易現所面臨的問題,進而對人民幣納入SDR后對中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做出合理的預判。
一、人民幣納入SDR的必要趨勢
(一)對SDR的正確解讀。
SDR即為特別提款權,是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2015年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宣布,人民幣將納入SDR貨幣籃子,權重被最終定為10.92%。擁有SDR的成員國可以通向其它成員國國換取外匯,來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貸款。持有SDR的人可以通過成員之間的自由兌換和IMF指定的成員購買這兩種方式進行兌換。除此之外,SDR還作為國際儲備,但因為SDR是一種記帳的單位的特性,所以只能先兌為其他相應的貨幣才能夠用于貿易與非貿易支付。
(二)人民幣納入SDR的必要趨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標準來說,納入SDR的貨幣一般需要符合一下兩項標準:一是該貨幣發行國在全球的貿易量位居世界前列,即該國在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中占有較高權重;二是該貨幣可以廣泛使用于國際交易支付,并且可以廣泛交易于主要外匯市場。人民幣早在2010年前就已經申請納入SDR,但是卻并沒有成功。當時我國無論是從貿易額還是貿易量都已經滿足了納入標準,并且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美國,僅僅落后于歐元區。但是是否滿足第二條卻飽受爭議,因此中國納入SDR的決策也被暫時擱置了。
中國發展至今,其國際經濟與貿易中的成交額、建立國際貿易友好關系的國家數量和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交易量都在世界經濟市場上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世界上許多貨幣根本不可比擬的。因此,現在中國已經達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設定納入SDR的標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市場作用力、影響力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且一些已經納入SDR的貨幣都望而卻步。因此,人民幣在2015年12月1日被納入SDR是必然的,實至名歸的。
二、中國國際貿易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到2009年后其影響的消退,使得全世界的經濟貿易開始持續升溫并且復蘇。但是在中國國內,卻仍存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問題。在國際上也出現了美元貶值,貿易壁壘的加固,出口需求的減少。就現在經濟發展來看,中國不僅僅要面對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還要解決國內經濟運行的新問題。雖然近幾年中國對外貿易政策保持了基本的穩定,貿易結構持續不斷的優化,在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對外貿易差額有所下降。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貿易得到了良好的機會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在2001~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由5096.51億美元增長到了29727.6億美元,貿易規模擴大了5.8倍。但在2008 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國際貿易帶來了了空前的困難和挑戰。在2009年,本來在之前一直不斷擴大的進出口貿易差額卻首次出現了下滑,2010年進出口貿易差額仍然與2009年一樣下滑。從現有的數據來看,近幾年中國對外貿易差額有所下降,這將勢必對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外貿受到了新貿易壁壘的制約。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壁壘,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發達國家會利用一些環境管制以及包裝標志上的相關制度來借機建立貿易壁壘,歧視和限制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產業,使發展中國家本來就不發達的國際貿易雪上加霜。
(三)出口貿易過度依賴發達國家。
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傳統行業,而且中國對外貿易對發達國家的依存度過高。發達國家以生產出口技術密集型的外貿商品為主,可以和中國的產品類型互補。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這些發達國家的高度的產品出口依賴程度,會加劇我國對外貿易的出口風險。因此,我國想要規避這些風險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適度降低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
三、人民幣納入SDR后對中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消除匯率風險。
人民幣納入SDR后,對于支付交易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由記賬貨幣與還款貨幣不一致而帶來的匯率風險。這一點不僅僅使我國進出口貿易降低了支付結算匯率風險成本,更是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用個例子來說明,人民幣納入SDR后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買房、買電器、買生活用品。出國旅游購物通過直接用人民幣結算也將變得便利。例如去美國旅游,大部分游客都是使用信用卡刷卡來支付,但是在美國刷的金額都是以美元來記賬的,這就會存在一定的匯率風險在里面。因為當他們回國準備還款時,首先就要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才可以,但是這期間倘若匯率發生了較大的波動,使得美元上漲或者人民幣貶值,就必須支付更多的人民幣。在人民幣納入SDR后,就可以在美國用人民幣記賬刷卡,回國也用人民幣還款,就不會存在類似的匯率風險了。
(二)有利于外貿出口,金融更開放。
人民幣納入SDR后可能會引起一定的人民幣貶值。也就就相當于中國的出口商品更便宜了,會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國外持有人民幣的人一方面會加速使人民幣流入國內,另一方面則會迅速的使用手中持有的人民幣來從購買中國產品。因此,我國對外貿易出口企業將受益與人民幣納入SDR,預計相關的對外出口行業業績也會有所增長。此外加入SDR貨幣籃子還將促進中國的金融開放,不僅加快了人民幣在資本和金融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步伐,還使得中國與國際金融的交流聯系也更為密切。
(三)提高了中國在大宗商品上的定價權。
現在國際市場上的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來計價,進行貿易往來的。這樣雖然統一了記賬貨幣,避免了許多換匯麻煩。但是,與之伴隨而來的是美國對大宗商品定價的控制,美國經濟繁榮與否與美元的貶值或升值都會直接地影響到大宗商品的價格。在人民幣納入SDR后,大宗商品也開始適應用人民幣計價的模式,對長期國際經濟市場來說,平衡了目前美國獨掌大權的局面,對國內來說則可以降低在這方面產品的購買成本與相應的匯率風險。不僅提升了中國經濟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力度,進一步與世界經濟形成不可斷開的聯系,還緩解美國經濟對大宗商品的強力控制狀況。
(四)提升了人民幣國際地位,使中國掌握了更多國際話語權。
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后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隨著國際范圍內對其使用的增加而水漲船高。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飛升發展成績,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與之不符的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卻排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后。一個國家的地位與國際事務話語權都與其自身貨幣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中國要想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掌握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與全球經濟建立更多的聯系就必須提升人民幣的地位,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這樣一來,中國不僅擺脫了過去的經濟大國但貨幣弱國的形象,而且今后在國際中更有話語權,也為中國2016年主辦20國集團會議之際提升了其國際地位。
四、結論
總結來說,人民幣納入SDR的積極層面較消極層面要多很多,一方面可以說明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比較高,另一方面加深了中國與其他成員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從長期來看,正如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需要做出重大改革一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在未來的時間里國際化加速。短期來看,資本項目開放和匯率體制改革會推動國內利率自由化和資本市場改革。
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SDR不僅意味著其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還意味著在擁有180多個成員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使用的貨幣有了人民幣的身影。也將標志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選擇一個新興經濟體貨幣作為儲備貨幣,這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舞臺中的地位,其所代表的象征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參考文獻:
[1]高焰,機遇資本賬戶管制狀況下的人民幣國際化[J].浙江金融,2011(9):40-43
[2]趙冉冉.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我國推動人民幣加入SDR的動機及路徑[J].國際金融研究,2013(3):49-57
[3]樊楨燾.論人民幣納入SDR的必要性與影響[J].商業故事,2015,(7):23-37
[4]胡宗義.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動態CGE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 (12):5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