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楊正校


摘 要:將微信、微博兩種社交媒體引入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業建設微教學平臺改革中,在微教學平臺構建時,將職業素養能力訓練模塊,嵌入到專業素質、專業發展、專業課程、企業課程模塊中,形成系統化的職業素養能力貫穿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最后以高職院校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為例,給出具體人才培養微教學平臺整體設計,并針對專業課程微平臺、企業課程微平臺給出具體設計方案,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改革提供一種探索思路。
關鍵詞:社交媒體;微教學平臺;職業素養;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具有實時性、交互性、便捷性和廣泛性的特點。高校大學生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新技術的掌握速度快,因而這些社交媒體逐漸成為高校教育與學生管理的有效工具。Guixin Zhao等在文獻[1-3]中,提出使用微信學習平臺上有利于開展深度學習,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龍君[4]等提出將推特等微博客平臺應用在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上,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其人性化與個性化可彌補情感教學的空缺。嚴建駿[5]等提出微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僅給德育工作者帶來能力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同時也是拓展了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豐富了日常生活安排,建立起初級的社交網絡,提出一種利用微博平臺創新開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陳宏偉[6]將微博運用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中,利用網絡輿情設計一種預警系統,進而引導大學生產生正確的社會認知。
2 微教學平臺改革(Micro-teaching plat form )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的就業數量隨之顯著增加,導致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表現出供求失衡,特別是對于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緊密結合的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需要迅速適應學生到社會職業人角色的轉變,因此提升在校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方式、方法較過去發生很大變化,學生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巨大,而且很多信息是無用信息,但占用學生的大量學習與休息時間,面對這些海量信息,如何將有利信息尤其是有利于專業教學與學生思想工作的信息進行分類優化并進行實時集成,構建有價值信息的傳播網絡平臺,引導學生自我傳播交流、擴散并進行適時反饋,如何利用移動網絡通信平臺,將課堂教學與課外信息交流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大學生感興趣的微博、微信平臺,設計具有針對高校自身特點的自媒體平臺,并運用于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過程,開展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文將結合目前主流的社交媒體平臺: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結合高職院校中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以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的培訓為研究目標,依托高校正在開展的微教學平臺的改革,進行新一輪人才培養的研究。
3 基于社交媒體的職業素養能力貫穿人才培養體
系設計(Professional quality throughou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social
media)
3.1 人才培養體系整體框架
將社交媒體——這里包含常見的微信平臺和微博平臺,簡稱兩微平臺,嵌入到專業人才培養微資源平臺中,形成專業教學微平臺和職業素養微平臺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架構,如圖1所示。
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細分為三大模塊:專業素質與專業發展模塊、專業課程模塊、企業項目課程模塊,每個模塊都建立自己的微信教學平臺和素養平臺,進而形成嵌入專業素質、專業發展課程的職業技能素養微平臺、嵌入專業課程的職業技能素養微平臺、嵌入企業課程職業技能素養微平臺,實現從基礎到專業,再到綜合的,基于社交媒體的層級遞進、螺旋上升的職業素養能力培養貫穿的人才培養體系。
3.2 嵌入專業課程的職業技能素養微平臺設計
在專業課程的職業技能素養訓練模塊中,應充分利用專業課程微信教學平臺,在微平臺中嵌入職業素養模塊,既要求學生平時注重每門專業課程的職業素養的能力的培養,又能在專業課程群模塊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系統化的職業素養能力訓練;同時兼顧當下流行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開展輿情監測,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素養能力提升需求,以更好的做好線下的職業素養活動的開展,這里以高等職業院校中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為例,專業課程集中為專業核心課程群,包含《網絡設備配置與維護》《防火墻技術》《網絡攻防與實踐》《系統安全運行與維護》《信息安全與評估》,對于每門專業課程,可以開發課程對應的微平臺,在微平臺中嵌入職業技能素養模塊,如:網絡工程師素養模塊、網絡安全管理員素養模塊、信息安全工程師素養模塊等,形成以專業核心課程群微平臺帶動的職業技能素養訓練貫穿的微平臺,具體如圖2所示。
在企業課程的職業技能素養訓練模塊中,應充分考慮企業課程的特殊性——與企業零接觸,具有企業文化氣息,同時要具有職業人的素養,因此在企業課程模塊中,必須引入企業微信公眾平臺,實時推送企業對職業人的素養要求,另外通過企業微博平臺,了解企業人員輿情情況,為職業人的培養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這里以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在企業課程模塊中,包含對網絡安全類企業的認識實習、中小型企業網網絡安全與管理的階段實習、網絡安全系統集成與攻防實踐的綜合實訓、定崗實習、畢業設計五個部分,涵蓋了從入學第一學期,到畢業第六學期的全過程,如圖3所示。
3.4 微平臺監測
設計微資源實時推送,實現微平臺資源與課堂教學同步,同時開發教學微平臺實時咨詢與在線咨詢功能,對職業素養培養進行前瞻性灌輸,對職業素養子模塊進行實時更新,實現職業素養主動培養與被動訓練有機結合,進而形成建立專業輔導與教學研究的及時、動態響應機制。
以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中的信息安全與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結合崗位需求分解形成職業素養子模塊,將職業素養子模塊嵌入到專業核心課程微平臺教學改革中,如《防火墻技術》課程微教學平臺,通過PHP+MYSQL技術架構專業教學微課程平臺,嵌入社交媒體,形成實時推送與反饋的微課堂,引導學生社交媒體信息向課堂教學內容研討傳遞,進而形成系統化的職業素養培養訓練體系。
4 結論(Conclusion)
根據知識學習理論,將社交平臺與專業課程微資源結合起來,構建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移動學習與交流綜合應用平臺,將微博、微信兩個主流社交媒體嵌入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微平臺,并引入到高職院校微課堂以及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創新了職業素養的培養方式,將該模式試用于高職院校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人才專業技能訓練過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效果明顯,涌現出一批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大賽獲獎者和優秀畢業生,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新的實施路徑和監測視角。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Wenzhi Zheng,et al.Profile pictures on social media:Gender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3):891-898.
[2] Thyago Tenórioa,et al.Does peer assessment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work[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4):94-107.
[3] Jiwat Ram,Changyu.Zhang,Andy Koronios.The Implications of Big Data Analytics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A Qualitative Study in China[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6(87):221-226.
[4] 龍君.Twitter在大學英語大班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2):164-165.
[5] 嚴建駿.基于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及挑戰[J].群文天地,2012(8):214-215.
[6] 陳宏偉.基于微博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輿情預警系統的設想[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11(37):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