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偉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先進的科技產品不斷進入教育領域,為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助力。在我國,數字化校園建設方興未艾,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方法,在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教育是實現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學生科技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傳統教學中的教材主要包括課本、計算機等,而數字化資源應用教學中的教材實現了多媒體化、智能化教學,使“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課堂變成“師生和諧互動”的新型課堂。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更新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教育要實現現代化與數字化相結合,必須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逐步夯實教育基礎,努力實現傳統教育向數字信息化教育的跨越式變革。隨著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不斷深入推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除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外,初中各門學科的教學方式逐漸向數字化轉變,信息技術教學起到了奠定基礎和示范效果的作用。本文將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管理系統”闡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數字化”。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的特點
1、教材多樣化。傳統教學中的教材主要包括課本、計算機等,而數字化資源應用教學中的教材實現了多媒體化、智能化教學,使“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課堂變成“師生和諧互動”的新型課堂。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必須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工具,以及用數字化手段把知識體系與課堂教學運作聯系起來,并圍繞數字化工具和網絡技術,從根本上創建一個全新的基礎教學模式,這套教學模式除了要保存傳統教學技能的作用外,應注重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最終完成教會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教育目標。數字化資源應用能夠清晰明了地將教學內容呈現在眼前,并附帶一些圖形、音頻等,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享受視聽等多種感官盛宴。
2、資源共享化。數字化應用資源融入互聯網通信技術,而互聯網將全世界的信息資源匯聚成一個信息海洋,用戶運用相應的搜索引擎能快速尋找到有用的信息資源。此外,網絡上還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網站,如電子圖書館、虛擬軟件庫、教育新聞網等,用戶可以通過下載或上傳等功能實現資源的在線共享。學校也可以組建數字化信息教育網站,學生可以在網上查閱、瀏覽、上傳、下載、分享相關的教育資源。
3、管理自動化。數字化資源應用教學是以計算機管理系統為基礎,在這個系統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管理的過程中。數字化資源應用管理系統本身擁有測試評分、問題解答、任務分配、作業安排、討論交流等管理模塊,能夠自動更新學生的身份與測試評分信息、任務分配與作業完成情況等,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各項任務和作業的完成情況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
4、環境虛擬化。數字化資源應用教學是建立在網絡空間上的教學模式,網絡空間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時空距離的虛擬世界,這也意味著課堂教學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從而實現隨時隨地接受教育的目的。在網絡教學空間中可以無限享受各種虛擬教學活動,如虛擬課堂、虛擬圖書館等。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過程
1、根據課程內容定位資源范圍與類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明確課程內容、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從而準確定位學習資源的范圍與類型。如理論知識講解模塊,單靠蒼白無力的文字是很難表述清楚的,此時需要收集一些直觀的數字圖片和案例。又如在作業練習與講解過程中,需要收集類似參考樣例的資源。
2、收集數字化學習資料。根據前面確定的數字化資源范圍和類型后,就可以著手在互聯網、教育資源庫等網站收集目標學習資料。在收集學習資料過程中,可對不符合條件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加工。如果實在找不到目標資料,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傳統資料進行二次加工。
3、搭建資源應用平臺。信息技術數字化課堂教學系統建立在Windows系統下操作,信息技術教師操作起來方便簡單。另外,對學生而言,只要通過自帶瀏覽器搜索進入即可。設計資源引用平臺結構,確定平臺的主體功能和模塊,每個模塊有各自的權限和功能,平常要加強對系統平臺的實用功能與資源的維護和更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先進的科技產品不斷進入教育領域,為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助力。在我國,數字化校園建設方興未艾,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方法,在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教育是實現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學生科技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綜上所述,將數字化信息資源注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參與管理。通過系統登陸、課堂作業、互評查閱、交流討論等數字化界面,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查閱瀏覽資料、預習復習課程、完成試卷測試,讓學生有更寬廣的自主學習空間。在系統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