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婧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特征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而地圖可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起到語言文字難以表述的作用,但是地圖往往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讀圖能力,能靈活的把平面圖轉化成立體圖,這就需要學生在自己的腦子里建立起地理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空間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教學生充分利用地圖,從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無疑是教會學生學好地理的點金石。
一、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地圖就是地理的語言。看似簡單的一幅地圖,實際上蘊含著許多的知識—地理位置、景觀、規(guī)律等,地圖將課本上的知識用直觀的圖片呈現(xiàn)出來,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成彩色圖片,配合文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直觀感受。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可以將文字信息有效轉化成腦子里的地圖,
二、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1、興趣是讀圖的基礎。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內部動因。讀圖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讀圖興趣是分不開的。對一些讀圖能力較弱的學生,總是害怕地圖,針對這一些學生就要鼓勵他們,提高看圖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讀圖的思維和能力,教會他們看地圖的步驟,配以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比如講到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時,結合“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的步驟,引導學生根據(jù)熱量曲線圖,分析熱量帶,根據(jù)降水柱狀圖,確定氣候類型。
2、形成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解題的思維和方法。在讀圖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加深對地圖的理解。有的地圖比較復雜,圖中有許多地理事物,教師需要先對這些地理事物進行分類,之后再引導學生來分析,在分析結束之后,再引導學生總結分析的思路,促進學生形成邏輯思維。
三、引導學生去畫圖,實現(xiàn)“頭腦地圖”
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讀圖、用圖、填圖和繪圖的練習。讀圖是學生使用地圖的入門,獲得地理新知識的向導,填繪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習慣是復習鞏固地理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地理思維的良好途徑。
1、講授新課練讀圖。針對新課的內容,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文字信息,利用恰當新穎的地圖讓學生將課本文字轉化到地圖上,并且手口并用,在腦子里形成頭腦地圖,將理性的知識幻化成感性的理解。
2、課堂中設置繪圖,提高學生繪圖水平。地理繪圖是表達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學習研究地理科學的重要技能。在當今教育手段多樣、信息瞬息萬變的形勢下,多媒體將許多以前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無法呈現(xiàn)的內容都形象的表現(xiàn)了出來,但是多媒體的使用使得學生更多的依賴計算機,而傳統(tǒng)的識圖、繪圖仍是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學生地理學習的瓶頸。比如地理必修一中地球公轉和自轉,教師利用多媒體或者地球儀演示地球運動,讓學生觀察,讓學生回憶演示情境,思考將看到的立體圖像,轉化成平面圖,試著自己動手繪。最后教師將學生繪制的具有代表性的圖利用投影儀或者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學生進行點評,之后教師總結。這樣一來,活動就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加深對地圖的理解和應用。
總之,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經常讀圖、填圖、用圖,就會逐步掌握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學習就會變得很輕松而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