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紅
摘要:幼兒園區角環境的創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到布局科學合理就必須貫徹《綱要》精神,更新我們自身的觀念,充分考慮幼兒園條件,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讓幼兒真正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在比較寬松、隨意的氛圍中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區角活動;開展;策略
幼兒園區角活動是一種區域性的活動,就是給幼兒們提供材料,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進行觀察、探索、操作的活動形式。針對幼兒年齡段的特點,并合理利用教室的空間,在班級開設構建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植物的秘密)、社會實踐區(娃娃家)、讀書角(知識的海洋)等一些自由活動區角,讓幼兒在這些活動區域中游戲、觀察。以下是我對開展區角活動的一些建議。
一、圍繞教育目標,為幼兒創設一個動態的物質環境
1、區角的設置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為孩子創設了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閱讀區等不同形式的區角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2、區角創設具有彈性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學習《彈性的秘密》,我們相應地為幼兒準備了一些氣球、皮筋、彈簧、皮球,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彈性的秘密,讓幼兒在試驗中發現科學的奧秘。
3、區角設置的數量要適宜。區角設置的數量應因人、因活動空間而定,通常一個活動區可容納4~6人;其次,區角應注意動靜分開、界限分明,即避免干擾又便于教師管理;此處,還要考慮各種互動區角之間的相容性,即盡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安排在相鄰的位置,同時,還應考慮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提供適宜的材料豐富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材料,活動區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以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
二、區角的創設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在區角創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讓幼兒出主意、想辦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環境,制定區角規則等,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使區角更具吸引力。當某些區角已不能適應幼兒實際發展需要時,要及時予以撤換。如:“娃娃家”、“小超市”、“巧巧手”等。區角內容要不斷更新,如:區角的墻畫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種植角”要適合季節時令;“娃娃家”要符合現代家居特點;“科學角”要緊隨科技發展步伐,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也要經常變化,尤其是當幼兒對某些活動材料失去興趣后應及時更新,可以鼓勵孩子們與家長一起收集各種有趣的材料,匯聚大家的智慧,并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分批投入到個區角。
在區角活動中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能力發展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如對于小班的幼兒可以提供小腳印,以鞋印來控制人數,孩子們看到沒有鞋印放鞋子了就會選擇別的區域玩,解決了人多擁擠的問題,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中班孩子可以利用進區卡控制各區角的孩子人數;大班的孩子如“小超市”等區角可以運用圖文并茂來制定區角的規則,并且根據孩子參加活動的要求逐步完善區角的規則,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孩子們都能自覺遵守還能相互監督。在語言區,我們把安靜的標記張貼在墻上,讓環境暗示孩子在區域內要保持安靜,哪個聲音大了馬上會有人指出,使幼兒逐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增強開展區角活動的自信心
雖然區角活動對于幼兒園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都知道開展區角活動是對教師能力的一種挑戰,其主要原因是幼兒園的活動室空間范圍很小,那么建設的過程中就不得不利用午睡室、走廊、整個活動室甚至戶外場地充分利用起來。同時有的中小類型幼兒園的資金較緊張,那么教師為了達到建設高標準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的區角活動,就必然發動幼兒共同收集廢舊材料,還與幼兒一起創設區角,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相反,也有幼兒園及教師卻總是以活動室太小,教師配備緊,不會帶區角活動等種種理由不愿去實踐,不敢去嘗試。那么在以后的活動中需要增強開展區角活動的自信心,進而達到促進幼兒更好發展的目標。
四、 增進合作交流
由于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領進步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區角活動中的重要途徑就是展示,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對各個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建設情況進行學習,特別是開展區角活動先進園的介紹,讓人深有感觸,他們之所以能夠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站在全市幼兒園的前列,是因為園領導注重教科研結合,重視經常性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分享經驗、分享智慧、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學習的教師群體。許多幼兒園從區角目標的設定到區角環境的創設與指導都體現了“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在教師們不斷的反思研討―實踐探索―反思調整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各年齡班區角發展目標體系,以及具有園本特色的區角活動指導計劃和觀察、反思記錄。一次次區角活動觀摩、疑難困惑問題研討、觀察案例交流等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研究的熱情和集體感、凝聚力。
五、區角的創設應注意動靜結合,相互有獨立的空間
注意動靜交替,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美國學者布朗把活動區的性質描述為靜態、動態、用水、不用水等特性,并大致把活動區為幾下四大類:第一類是靜態、用水。包括自然區、手工區、美工區;第二類是動態、用水。包括玩沙區、玩水區;第三類是靜態、不用水。包括圖書區、數學區。第四類是動態、不用水。包括音樂區、娃娃家、積木區。因此我們在創設區角時應盡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放在相鄰的位置,如把安靜的閱讀活動為主的圖書區和以動腦子為主的操作區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動為主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自然角和圖書角等需要明亮的光線應靠窗戶等。幼兒在活動中大多是獨立的,個體的。因此,明顯的區域劃分不但能使幼兒明確不同的游戲內容,從而便于幼兒的選擇,而且能給幼兒一個安全、獨立的空間,使幼兒能夠寬松自在地倘佯于喜愛的游戲中。但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孩子在游戲中的堅持性尚不夠穩定,需要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的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鼓勵幼兒進入到各個區角中去。
總之,要創設出幼兒喜歡的區角,教師需要不斷思考、深入研究。既要充分考慮幼兒園自身的條件,又要積極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通過師幼互動,讓區角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主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