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曉偉
摘 要:主要分析了讓山區的家長和學生重視受教育的重要性和態度,這是一項長期、復雜、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各項工作做到位,山區學生學習現狀會有所改變,再通過社會各界對山區孩子的關注和支持,山區學校對學生的高度重視,相信,學生的學習是會有進步的,未來是美好的。
關鍵詞:觀念;習慣;態度;家長教育
我校地處山區,由于地理環境惡虐,生活環境封閉。所以,不管是先天還是家庭及自身因素,這里的很多學生都成了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無人監管,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習和生活一團糟,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不管是生活和學習上學生都處于被動狀態,現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作為山區教師如何教學,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
一、教學需要耐心、細心、愛心
由于自身處于一個特殊的教學環境中,這些學生平常缺少社會和家庭的關心和愛護,心理比較脆弱和膽怯,在平時的教學中都不敢大聲說話,害怕看見老師的目光,沒有自信心。所以,作為一名山區教師要有耐心,耐心是一種愛的表現,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保障。走進教室, 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無知,要耐心、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中也需要細心,“教育是一種最為精細的精神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細心地觀察:發現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不良行為,要及時正確地引導,老師也要細心發現學生自身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語言鼓勵。教學更需要愛心:老師只有愛自己的事業,才能去愛自己的學生,只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才能縮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才能讓學生充分沉浸在受教育中,才能沐浴在知識的海洋中。
二、改變觀念,制訂目標
習慣和觀念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這些學生從小生活在比較特殊的環境中,已形成各自的觀念和習慣,如何改變他們的觀念和習慣呢?
1.列舉人物事例
搜尋當地考上大學或者現在外面干成一番事業的典型人物。告訴學生:知識對人類的重要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學生知道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因為自身所處的環境而放棄理想和追求,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擁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及扎實的知識。那么就要從現在開始,摒棄身上所有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給自己設定一個小小的目標,這樣就增強了自信心,也就“想學、愛學、樂學”了。
2.更新觀念,重視“學習”
“認識幾個字就算有知識,是文化人了”,這個觀念在山區已經根深蒂固了,當地的群眾也就不注重學生的教育問題了,要想徹底打破這個陳舊的觀念不容易。遇到這類現象,老師首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明白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如果放棄學習,會追究監護人的責任。其次讓家長知道現在的社會是知識大爆炸的社會,讓家長知道他們現在的生活,過得太辛苦太累了,就是因為缺乏文化知識、不重視學生的教育問題,觀念跟不上,不會讓他們的子女以后也過這樣的生活吧!讓他們了解教育改革動向,了解社會發展及所學需要,一個人要想在社會這所大學站得穩,站得好,就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最后,作為山區的一名老師,要利用自身的知識,給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生明白更多的道理。這一過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關注家長教育
這里的家長基本幾代都是本地人,長期生活在這樣各方面比較落后的山村,文化程度不高,觀念陳舊,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敷衍了事,對教育的態度漠不關心。所以說,要想改變山區學生的教育現狀,就要從家長教育開始,先讓家長了解國家教育政策,明白教育的嚴重性,尤其是山區孩子的教育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讓家長配合學校共同來完成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就必須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度,提高家長的文化程度和素質,才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像山區教育問題應該引起當地政府重視,首先從家長對教育必須持有高度認識為突破口,這就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給家長做思想工作開始。其次,家長覺悟高了,觀念轉變了,家長才能和學校共同把孩子教育好。最后,學生也會生活在一個良好氛圍的家庭里,再加上學校的教育和老師的關愛,學生的學習也會有所好轉,甚至節節高升。
我是一名山區教師,個人能力有限,工作能力上還有些欠缺,但我想讓這里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這就需要全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關心,我以后也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業務。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我的學生也會努力,也會成長起來,學習也就會有進步,未來會更美好的。
參考文獻:
黃吉武,陳軍英.民工潮與西部山區教育的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