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莉
摘 要: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視角出發,分別提出三方對小學生德育帶來的問題和影響,并結合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有效德育。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三視角;對策
一、小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
根據小學生德育環境來說,學校、家庭和社會分別給小學生的德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問題也可以從具體的表現中反映出來。
1.學校德育脫離實際。在小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學校的德育占據了主要的時間和地位,它不僅要把握教育事業中德育工作的正確方式,而且在學生形成優良的品德和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上有著顯著的指導作用。學校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而在實際的學校德育中,學校從法紀教育、安全教育、環保教育、勞動教育、心理教育等多個方面開展,擴大了學校德育的范圍,造成了德育覆蓋面廣、德育成果卻不明顯的現象,偏移了小學德育的目標,加重了小學生的學習量,因此,要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同時,學校德育的知識化教育使學生只會背些大道理,卻沒有將德育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造成了知行分離。學校德育的廣泛化和理論化,導致德育脫離了實際。
2.家長對家庭德育意識的淡薄。受到應試教育和中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許多家長把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排在首要位置,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開發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家庭對小學生的德育影響關注度較低,最終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力,除了學校、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大,父母的點滴行為塑造了孩子個人的品德和性情,可以說,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但是許多家長以為只要定期跟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就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里自己的行為表現帶給孩子的影響力。家長平時如何對待親人和陌生人,當面和背地里對他人的評價,如何與人交往,對事件的看法和評論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甚至于家長對學習成績的過分看重和家長間對學習成績的攀比,也會讓小學生以為學習成績好就高人一等,導致家長和學生都忽略了道德品質的培養。
3.社會負面信息給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除了學校和家庭這兩個主要影響環境,社會也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滲入到對小學生的思想影響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手機、平板等現代技術更加普及,小學生從中了解到更多的社會信息,其中負載的負面信息以其極富吸引力的標題、圖片進入小學生的視野。小學生的好奇心在社會提供的這些渠道上得到滿足,并反過來刺激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小學生正處于可塑性較強的成長階段,這些負面信息很容易扭曲學生脆弱的道德價值取向,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而且,小學生在網絡上得到的信息和觀點,可能與老師在學校傳授的德育內容不相符,造成學生內心矛盾,找不到較明確的德育標準,學生因此喪失了對道德問題的判斷能力,無法形成堅定的道德底線。
二、如何應對三方德育問題
1.要實現學校德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把握德育重點。學校德育要拋開多種思想教育的混雜,以思想道德教育為重點,以改善學生的態度、情感和行為為主要目標,培養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和愛社會主義”為主的公德教育以及其他的社會道德常識教育,從現實生活中取材,結合熱點話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上的思想品德,讓他們將這些理論知識化為內在信念,形成正確的道德信仰。此外,學校可以與歷史博物館、圖書館、文化藝術館等單位取得聯系,帶領學生在參觀活動中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2.提高家長的德育意識,構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家長作為主要家庭成員,對孩子在為人處世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孩子素質培養的重要影響者。家長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作用,修身養性,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用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強烈的敬業精神感染孩子,讓孩子從自己對父母的尊敬與孝順中學會尊重長輩;用文明的舉止來影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小學生個人良好品行的塑造。
3.做好了學校和家庭的德育,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魚龍混雜的社會里,過濾掉負面信息,提高學生的道德鑒別能力。學校和家長應盡量避免學生接觸太多不良信息。在學生遭遇不良信息時,正確、合理地給予指導意見,幫助學生分析事件中的道德現象,和學生討論他們的見解,實現及時、有效的引導。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聯系時事熱點,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社會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小學生網絡不良信息的監管與篩選。
總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提高對小學生德育的重要性認識,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行,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力。
參考文獻:
[1]王廣生.對教育轉型階段小學生德育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8(2):99-100.
[2]朱麗麗.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