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
摘 要:數學是小學眾多學科中的重點學科,且小學時期學生打下的數學學習基礎,對于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高年級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升,所學知識的難度也有所增加,由于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個體差異影響,極易出現數學學習兩極分化問題,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分析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兩極分化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希望對教師指導教學和學生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兩極分化
在小學高年級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學生的兩極分化問題極為普遍,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受到及時的關注和重視,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所以,要改善兩極分化的狀況,首先要從本質入手,分析造成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
1.學生個體差異性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個體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有較大差異,從而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都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較大差異,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會惡化學生的兩極分化情況。同時教材內容的變化和版本的變更,使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教材的教學內容,還有更換數學教師的情況,更會使學生難以適應教師的講課風格,給學生的學習造成“斷層”,久而久之,學生的厭學情緒會更加嚴重,學習的主動性逐步減弱,學生的成績逐漸惡化,兩極分化現象就更加嚴重了。
2.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死板
受教師年齡的限制,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一味地給學生傳授、灌輸知識,使學生不能從課堂教學中收獲自己想學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較低迷,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在當前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是不能滿足教學發展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的,所以,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方式中過于死板傳統的部分。
3.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很多教師都認為,在課堂上將課本及教學計劃中的知識,保質保量地教會學生,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學生學習不僅要收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更加實用的數學運算技能,培養數學思維。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下也能夠獨立開展自主探索,讓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常態。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得到提升,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就能得到改善。
二、解決兩極分化問題的改進措施
1.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很大的幫助作用,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用最新的教學思想武裝自己,不斷鉆研改進教學方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普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困生在學習中看到希望與動力,縮小兩極學生的學習差距,改善高年級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兩極分化問題。
2.教師不斷改善工作態度
教師教學貴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兩極分化問題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興趣,認為數學學習難度過大,不相信自身能夠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應該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主動為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開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幽默生動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起良性溝通。
3.針對性輔導,縮小學生間差距
學習上的差距,一方面是學生智力水平和思維靈敏度的體現,另一方面是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影響。教師應該正確分析學生間產生差距的原因,對學困生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能給予學困生及時的輔導和足夠的關注,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學困生和優生給予區別性的教學和輔導策略,針對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遇到難題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想辦法克服困難,主動為縮小與優生間的差距而努力。
兩極分化問題是教學中應該避免的問題,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努力,從問題產生的原因入手,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讓高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數學基礎,普遍提高成績,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做鋪墊,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程大寶.實施有效教學遏止“兩極分化”[J].新課程:下,2011(4).
[2]馬小強,何蘇芳.小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甘肅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