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踐,小學教學工作有了相應的改革與發展,其中明確要求老師在為學生傳授課文知識內容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健康向上的少年。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僅僅傳授基礎文化知識和學習技能還不夠全面,要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來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這就啟示教學者要從教學與管理中進行綜合性的科學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全能型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根據小學語文的發展,探討提出了如何通過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來培養學生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管理;分析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教師在做好對學生日常文化知識教學任務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我國文學知識,了解文明道德涵養。尤其是作為小學班主任,責任尤為重大,要在培養學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努力通過有效管理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格、品質和道德方面的素養,因此班主任要結合語文這門重要學科采取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來達到學生知識學習與人文素養一致發展的效果。
一、通過語文課堂組織方式的改變來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課堂氛圍的好壞最直接的反映是通過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反映出來,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語文是所有科目學習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科目,與學生的聯系最為密切,可以通過這門課程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以從語文課切入,來讓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理解,尤其是有關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解。例如,班主任老師告訴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友愛、互幫互助。部分低年級小學生因為知識能力有限,還不能完全領會,為此,老師可借助語文課分組學習的方法來踐行這一管理內容。
二、通過合作學習,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班級內部的關系是否融洽,班主任起著重要的紐帶和調節作用,也是班主任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由于小學生沒有較為全面的處事能力,在很多問題上會與班級形成沖突,這也是班主任管理最為頻繁的工作內容。班主任的工作重點之一是促進班級的和諧融洽,讓學生之間的感情融洽,并促進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并建立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這一點也可通過語文教學來進行引導式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然后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后得出結論,推選出一個人代表小組來表達自己小組的觀點。這個過程能讓學生通過討論小組成員之間達到意見一致,并在交流過程學會把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進行交流,并學習和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無形之中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這樣的學習氛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讓學生學到了書本知識,同時也潛移默化帶領學生培養成具有團隊的協作精神,更好地與同學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友誼。
三、通過情感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
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由于學生年齡和成長階段還處于初級階段,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這其中的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老師在進行管理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管理的正確認識,作為老師首先要意識到學生因為年齡小,情感、心理和個性都還不夠成熟,所以在管理方法上要從這些方面出發和入手,為此班主任可通過借助語文課程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方式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和教師的用心教育,這樣就能讓學生理解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出發點,并讓學生主動服從和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學生在這種情感體驗的激勵作用下,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水平,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取得進步與提升。在小學課文教材中有關感恩或者是“愛”為主題的課文,班主任可針對這部分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認識老師班級管理工作的用心之處,并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認識到班主任耐心勸導和嚴格管理的良苦用心均是為了使我們可以得到更好發展,在學生內心建立一種自律、自尊并學會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意識,并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在學習和個人的行為規范中更加自律自覺,學會自我約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個性、心理以及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作為班主任在促進學生不斷學習知識文化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為學生理想的成長環境,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曹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1):179.
[2]安文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