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玲
摘 要:復習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復習課的教學成效,關注復習教學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直接基于教師的課堂復習過程之中,積極有效的復習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要點、拓展思維的延伸,還對學生知識網絡的構成起著有效作用。本文針對小學復習課堂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如何提高小學復習的實效性為綜合目的來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數學;復習;實效性
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網絡體系的有序形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結合當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復習課的教學過程并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并由此造成了學生知識不穩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以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為目的改善自身的教學理念。
一、系統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傳統的復習教學一般是教師直接將單元知識要點以習題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鍛煉做題能力來鞏固知識點,但是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做完就忘的習慣,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可以通過整理知識脈絡,梳理知識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因此,教師在復習知識內容的課堂當中,應將知識梳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來進行考慮。
例如,在《數和數的運算》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數和數的運算放在第一個復習階段,將整數、小數、分數放在第二個復習階段,然后對整數、小數和分數進行細分的這個過程放在第三階段,第四階段就是教師再進行細分。如整數可以分為整數的意義、自然數、計算單位、數位、數的整除等部分;小數可以分為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分類等部分;分數可以分為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分類、約分和通分等部分。這種有層次感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進行自身的知識梳理。如果想要學生加深知識印象,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游戲,游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知識梳理樹,然后要學生上來畫出樹的知識點枝干,這樣既達到了學生學的目的,也讓教師的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二、再現知識,補缺查漏
教師做好知識點的梳理,學生也很好地吸收教師傳授的新知識,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也會漸漸地淡忘以前的知識要點,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課的教學當中重復以前知識點的教學,給學生加深記憶,同時也能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
例如,在《四則運算》這個單元中,四則運算的主要內容是整數的四則運算、分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四則運算。整數、分數和小數的運算定律又分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等。四則運算公式多,是學生很容易忘記的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復習四則運算的過程中插入整數、分數、小數等知識點。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在復習四則運算的時候對以前整數、分數、小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還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分類整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深化知識點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
復習課不僅需要關注于教師整理,還要落實到學生的知識復習。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學習,而深層次的學習則依賴于教師把復習內容綜合靈活地教授給學生,學生在探究教師的復習內容時,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更容易將教師傳授的學習方法進行舉一反三。
例如,在《簡便運算》這門復習課當中,我結合運算定律和運算形式的知識點給學生出了一組嘗試練習題:①
4/5×20-8×4/5 ;②3/9×3/55+3/9×
2/55;③2-4/11-7/11;④4/7+3/8+3/7;⑤3/8+7/12+5/12;⑥72/(24×3/5);⑦11.46-(5/7+2.46)這組計算題目的難度較小,同時包含了我們經常用的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等運算定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很容易發現一種運算定律可以運用到多個題目當中,在“1.25×4×0.8×25”當中可以同時用到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如算術題2-4/11-7/11和11.46-(5/7+2.46)這兩個題目就運用到了減法的正反運用。
四、綜合訓練,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新課改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經驗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存在的難題,由此可以體現出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總而言之,想要提高小學復習課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保留教材精華內容的基礎上,改善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創新。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一定能夠在以后的復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