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伊娜
小學生對于形象的情景比較感興趣,而數學又是一門抽象的推理學科,生動有趣的情景容易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在情境創設時,只有基于學生的數學認知、學習興趣、心理期待等因素,才能讓學生處于思維發展區,從而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教師如何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法,有效激活數學課堂?
一、妙設故事情景,激活數學課堂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死板的教學方法會讓推理過程枯燥無味,如果教師不能進行特色的教學設計,很難營造出趣味生動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精彩故事與趣味游戲,并基于游戲或故事創設數學教學情景,拓展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手、眼、口等多種感官,實現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從而讓教學散發獨特魅力。
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下冊《加與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加法與減法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并很快學會口答加法、減法的計算,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設置以下故事情景:“森林里鳥語花香、熱鬧非凡,有6只小鳥在一棵老樹上唱歌,大家正唱得起勁,這時其他鳥兒仿佛聽到召喚,也紛紛加入歌唱隊伍,于是又飛來2只小鳥。問題:大家知道現在樹上共有幾只鳥兒嗎?你是怎樣計算的?”在故事情景渲染和教師的指引下,低年級學生很快被吸引進去了。生動的情景激活了學生的數學體驗。學生會在情景中將生活經驗與知識相聯系,他們會借情景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列出式子 “6+2=8”。接著,教師繼續講故事:“過了一會兒,其中3只小鳥因有事急匆匆地飛走了。現在,樹上還有幾只小鳥在歌唱?”情景再次展示了減少的含義,這對于初接觸加減法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認知體驗過程,學生會借形象知識理解 “加數”“和”等相關概念。
二、妙設生活情景,借問題引發思考
俗話說:“知識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連接,用實際生活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很重要。在基于生活創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素材,巧妙引出問題,從而借情景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進而積極參與探究。
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課堂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對“分數”概念的理解,并理解“平均分”在分數中的重要意義,教師先準備了一些圖片學具,并讓學生利用學具圖片感受平均分,在學生匯報時,教師借助多媒體二次展示分的過程,如“分月餅”,教師結合學生的表述進行情景展示,在情景中,學生發現“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重要區別,進而在大腦中形象感知分數的意義。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與理解,教師可以繼續引入生活情景,借生活情景讓學生逐漸理解分數,進而有效建構知識。
三、妙設趣味情景,提升綜合能力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推廣與普及,教師都喜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改善。多媒體信息技術海量的學習資源以及圖、光、影、聲俱全的展現形式可以給予學生淋漓盡致的數學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在多姿多彩、趣味無邊的教學情景中樂學、善學。如何創設趣味情景?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因素創設形式不一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誘導學生參與,發展學生思維。其次,教師可構建網絡學習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后,在教學中,教師可用通過網絡構建網絡數學學習與交流情景,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百分數的應用》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百分數的意義,教師可以用PPT為學生展示以下成語圖片“百發百中”“十拿九穩”“百里挑一”“平分秋色”等,然后提問學生:“認真研究課件中所呈現的成語,仔細想想,成語的數都是什么數呢?”譬如“百發百中”一詞,學生特別容易與百分數相聯系,但對百分數的理解并不能簡單停留在初步認識中,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百分數呈現出來,如藥品說明中用到的百分數、飲料配方中用到的百分數等,教師巧妙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為學生的課堂探究提供感性材料,從而借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有效理解百分數。
總之,景因生設,情隨師動。在數學課堂運用情景創設能效激活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樂趣。想讓情景教學更有效,需要教師結合情景教學的特點,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景素材,有效借情景將抽象的數學推理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探究場景,并在情景中有效參與思考,從而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妹菊.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藝術[J].學周刊,2011,(19).
[2]余美芳.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