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華 邵輝
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這一大的發展理念,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融合受到更為普遍的關注。“互聯網+教育”也普遍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作為一名數學老師,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把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有效結合的一些感受,希望能與同行探討提高。
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有效融合高效課堂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早已有之,多媒體、投影等早已進入課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也逐漸推廣,這無疑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造了機遇。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在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方面相對落后。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本人認為,固然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其操縱者——教師,與其體驗者、參與者—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不論學校的信息技術手段是先進還是相對滯后些,教師都可以立足于本校的信息技術水平,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都可以讓現代信息技術為我所用,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一、教師首先應界定本校信息技術的層次
每個學校的信息技術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有些學校可能還是較為傳統的投影式的多媒體播放,有的學校已經更新為較為領先的交互式電子白板,一些學校可能網絡不是很通暢。而有些學校可能網絡已經進入教室,并且配備了層次較高的專業的多媒體教室。教師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應該對自己學校的多媒體技術有一個初步地評定,看看自己學校的多媒體技術處在哪一個發展階段,然后在落實“互聯網+教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能夠與本學校的信息技術水平相符合。
二、教師也應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素質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有效融合,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與教學理念的更新,信息技術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不可能喧賓奪主,因此教師的理念與教學手段,專業素質,決定了信息技術應用的高度。可以說,即使最簡單的多媒體教學設施,都能滿足基本的功能需要,關鍵還是教師如何有效進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這幾年微課發展比較迅速,微課的制作需要一臺電腦、一個麥克風、一個制作軟件,這些都是比較容易滿足的條件,而微課制作水平的高低,除了技術方面的限制,更多地就需要教師自身的教學設計與理念了。許多教師在微課興起過程中基本處于熟視無睹的情況,這無疑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與課堂有效融合的趨勢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師要多關注信息技術最新的發展動向,并為我所用。
例如,本人在講解數學上的一些重難點知識時,就運用了微課的教學手段,提前精心設計與制作相關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展示。既然是重難點知識,學生掌握就需要一個過程,有限地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也不可能掌握地多透徹。本人嘗試把制作的微課放到博客上,這樣家里有網有電腦的學生還可以在課外進行觀看,無疑就提高了教學效率,落實了教學效果。
三、精心雕琢教學課件,充分發揮高效的作用
教學課件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精心雕琢打磨自己的教學課件,一部分教師喜歡把一些現成的課件簡單拼接之后直接使用,這樣做固然省事,但是對于課堂教學效果以及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都沒有好處。
當然,必要的借鑒是不可少的,本人的做法是,在制作課件之前,首先參考大量的現成課件,這樣可以充分學習教育同行的優秀經驗,然后再通過獨立思考,編輯自己的課件。
首先,在課件制作中,要做到知識的邏輯性、每部分知識、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都應該緊密而且邏輯性強,并且教師可以做好銜接語的設計。
其次,在課件制作上,背景力求簡潔大方,而且力求做到統一。其實許多拼接的課件,背景非常混亂,字體也是有大有小,無疑讓課件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本人在制作課件之后,習慣把課件以講義的形式打印出來,這就是講課的文本,畢竟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都通過課件展示,因此,這個打印出來的講義,教師可以在每個幻燈片之間添加銜接語、過渡語,等一堂課講完之后,教師可以把一節課的心得體會、課堂反思整理到文本講義上,為下一次講課奠定了基礎。
四、以學生為主體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地位的思想已經受到教師的普遍重視,但是教師在教學中還經常不能真正地落實這一理念。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力求讓各個教學環節在進行中,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等先進的教學理念,把學生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互聯網+教育的組合,也應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視。先進的教學手段,無疑讓抽象性比較強的數學學科有了一個更好的契機,教師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信息技術更好地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去。
參考文獻:
[1]孫正國.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數學應用中的誤區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
[2]劉麗.淺談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
[3]肖天成.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