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楚然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學歷史課是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中學歷史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工具,在服飾文化方面最早出現了骨針,飲食文化上出現各種飲食禮儀。在建筑文化上最有代表是四合院類型對稱軸建筑。在行方面最早出現了秦朝“車同軌”交通建設。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本;中國傳統文化
《說文解字》中文化給我們分別定義為:“文,錯畫也,象交文?!逼湟炅x則指文字語言在內的種種象征符號,文物典章和禮儀制度等等?!盎奔礊樽兓?、變異、造化等等。文化并用最早出現在《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是指自然秩序,人文是指社會的構成秩序。而人文與化成天下相結合,文化具有了“以文教化”的內涵。
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定義具體文化的含義,但回顧我們的生活。文化無處不在的,諸如電影、電視劇、電子期刊、書籍、比基尼泳裝與長袍馬褂、西方的三明治和北京烤鴨、北京四合院與蘇州園林、遠古馬車和今天高鐵飛機、指腹為婚和電視相親??偠灾幕拖肟諝鈴浡谖覀內粘5纳畹囊率匙⌒小?/p>
其一,我們從衣著服飾文化說起。自誕生以來,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充滿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從目前發現最早的服飾文化就是仰韶文化的骨針。也叫“骨片”,某些低等動物體內呈針狀或其他形狀的小骨。如海綿、放射蟲、海參都有不同類型的骨針,骨針有支持組織,保護身體的功能。同時作為原始的縫紉工具,1930年在北京郊區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山頂洞人的居住遺址。出土的骨針,針身保存完好,僅針孔殘缺,刮磨得很光滑。它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編織工具。山頂洞人的骨針的發現在服裝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表明五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已能夠自己縫綴簡單的衣著。在教學方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看有關于骨針的圖片,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其二,我們飲食文化也是輝煌燦?!洱R民要術·序》里說:“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故食為至急?!币虼酥?,我們有了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古人通常在飲食方面,講究食之以味、食之以情、食之以禮。味道,在飲食中占到極其重要的地位?!饵S帝內經》說“五味之美,不可勝極?!痹谖覀儸F實生活中,國人往往重視對事物味道的程度甚至超過對營養考慮。食之以情,中國人在人的出生、滿月、成年、結婚、死亡都是要宴請來賓的。這種吃,從表明上來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現了我們中國人熱情大方、向往團圓的思想內涵。食之以禮,中國是禮儀之邦,在《禮記·禮運》中“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無論在什么樣的宴席上,主任總要勸客人多吃,不斷給客人斟酒、布菜、添飯。在客人吃完以前,主人即使吃飽了,也要陪客人吃,不能放下筷子,更不能離開。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我們飲食傳統,有條件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如回家學習包餃子等等,查找春節來源等等。
其三,中國傳統的建筑文化也占很重要的一方面,甚至有人說建筑是一個國家的“石頭史書”。北方代表是北京四合院只是中國漢族地區的一個突出的案例。以院落天井為核心,依照外事內虛的原理和對稱軸原理規整布置的。南方的代表不得不提到蘇州園林“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配合中國傳統自然的水、石、花、木等顯示各種情趣。關于中國古代建筑,學術界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宮殿、四合院等住宅建筑受儒家入世等級分明思想支配,而園林建筑受道家出世思想影響,崇尚回歸自然和隱居于山林的影響。結合我們傳統的歷史教學,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離學校比較近的園林,在園林中學習先秦諸家思想。
其四,中國傳統的交通文化,是除了衣食住行中唯一的動態文化。交通我們可以追溯到《辭源》稱“凡減少或排除地域阻隔而發生困難者,皆為交通?!苯煌ㄖ凶钪匾木褪锹?,路是人走出來的,更是人開辟出來的。在我們中學歷史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秦統一中國后,實現“車同軌”,把過去的錯綜復雜的交通加以修整,首次在全國建立主要干道有兩條:一條向東直通燕齊,一條向南直達吳楚。在唐宋時期,城市得到發展。在城市建設中出了街和市的有機結合。同時唐代就有了公交汽車,當時稱之為油壁車?;仡欉^去,展望未來
我們今天中國交通建設,據美媒《外交政策》雜志報道:今中國高鐵現在越走越順,如今已連接100多個城市,高鐵鏈路將近1萬英里——比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中國高鐵奇跡堪比萬里長城。結合我們歷史教學,讓我們中學生對比中國古代交通和當代高鐵的發展。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感受時代的進步。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苯裉煳腋胝f讀史使人明志,確立個人志向和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朱哲.中國文化講義[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翟明安.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傳統農事觀[J].農業考古,1997年第三期
[3]王崇煥.中國古代交通[M].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