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其中“聽讀”是輸入信息,“說寫”是輸出信息,在某種程度上,說寫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英語水平,并且更符合英語用以交流的目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要發展,文化要進步就需要掌握好英語這一重要的中西方交流工具。而英語寫作又是傳遞英語信息的一個重要方式。近幾年的高考,寫作分值為25分,由此可見,寫作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學生的寫作現狀卻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有極其明顯的畏難情緒,即使寫了,其質量也不高。這一現狀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創造過程,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他需要作者用適當的文字,用適當的方法,把文章的主旨大意表達出來。
一、注重詞匯積累
很多學生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只要掌握了單詞的拼寫就代表掌握了該單詞。其實不然,單詞包括其讀音、詞性、詞義、基本用法以及固定搭配。所有的要素都掌握了才能說掌握了該單詞。應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這5個方面嚴格把關,可以采用聽寫或者默寫的方式檢驗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此外,只注重課本上的單詞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多引導學生對平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生單詞加以積累,積少成多。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例如:教師可以叫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積累本,每個月月底可以檢查積累情況,這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督促。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英語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語言。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簡單的詞匯的堆砌,而是一個有著嚴密邏輯關系的有機整體。很多學生抱怨自己詞匯很華麗,語言很優美,為什么作文分數卻不高,原因就在此,缺少了一定的邏輯性。沒有邏輯,再優美的語言也只是一盤散沙。說道邏輯性,不得不提到語篇當中的銜接和連貫。韓李德認為銜接包括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銜接。在寫作中又以連接最為重要。連接又叫作邏輯聯系語。功能是通過連接詞、副詞、詞組來表示增補、轉折、原因和時間。增補型(and,further,in addition,thus)等,轉折型(but,however,on the other hand,conversely)等,原因型(because,so,for this reason,consequently)等,時間型(first,formerly,in the end)等。通過使用適當的連詞,使文章行文流暢,邏輯清晰。這對于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是至關重要的。
三、英漢互譯
很多學生寫作過程中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出現中式英語的現象。教師應當先給學生適當普及漢語和英語的寫作特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生熟悉了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差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正事誤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熟悉西方文化以及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這不僅有利于寫作,對閱讀,聽力等是有利無害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學過的單詞短語,出一些英漢互譯的題型,并加以評閱。可以以試卷的形式進行課堂小測驗也可以寫一些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由小組推選人上講臺將小組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這樣以小組的形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同時快速檢測學生的書面表達的情況。
四、背誦范文
首先,對于課本中優美的段落,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背誦。也可精心挑選各種題材的文章,要求學生背誦,并按時抽查。教師可以在每一個小組選取一名或者兩名組長,組長的職責就是負責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對于一些性格有些內心,不敢面對老師的學生,這也是一種督促檢查學生背誦情況的好方法。對于,規定時間內沒有背到的同學,教師應采取相應的處罰模式,讓每位學生心中都有緊迫感和一定的學習壓力。背誦的好處在于,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自己“說”“讀”的能力,培養了語感。背誦好的文章也是學生自身寫作的素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才會有語言材料可寫。
五、定時寫作訓練
教師有規律的每隔幾周進行寫作訓練,固定一個課時或者連個課時(根據每位老師的不同情況而定),限定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就老師所給的題目要求進行寫作,寫作前老師可以就相關的單詞或者背景知識給學生加以介紹,增加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力。寫作時間到,學生必須立即上交,讓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就養成良好的時間觀。
六、批閱
對學生作文的批閱是老師了解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這個步驟教師可以用一段時間自己批改,把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在作文講評課上提出來,并且也可以把學生當中的好作文給大家展示,對其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對于自己寫的作文,學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聽老師的講評,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同時,在如此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批改,采用同桌交換批改,小組批改等形式,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形式,調動了學生寫作評作的熱情和興趣,最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寫作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有具備耐心、恒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引導學生寫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讓學生長期堅持訓練,最終才會取得成功。
作者簡介:蔣思邁(1990.9—)女,漢族,四川南充,研究生在讀,西華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