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紅
[摘 要]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職語文教學要想提高質量也必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本文借助對《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實踐的分析,概括了分布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中所運用的信息化手段,具體包括QQ群討論、上傳朗誦錄音、借助班級博客拓展課外閱讀、播放相關音頻視頻材料、微課和電子小報等五種形式,并分析了形式各自的特點和優點。
[關鍵詞] 高職語文;信息化;多媒體;網絡
在現實生活里,信息化已無處不在。信息化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也同樣能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下面筆者以《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實踐為例,具體說說高職語文該如何與信息化恰到好處地取長補短,從而相得益彰。
一、課前討論預習題
利用QQ群,建立討論組,課前討論預習題。在《林黛玉進賈府》課前,教師請同學們在QQ群里討論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全班同學分為三個組,分別討論林黛玉、王熙鳳和賈寶玉。與傳統的課堂討論相比,QQ群討論有以下幾點好處:
1.提高了討論的有效性。討論中,誰發言誰不發言,教師一目了然。而傳統課堂的討論,誰動腦筋誰不動腦筋,誰發言、誰不發言、發了什么言,教師無法全面了解。
2.時間空間更加自由。發言時,誰先說誰后說,說了什么,在聊天記錄上都能看到。誰早一點晚一點參與進來都沒有關系。傳統課堂討論,首先大家必須都在一起,而且只能一個人說完,另一個人才能說。時空約束較大。
3.在線討論的同時,可以在線查閱一些資料,充實自己的觀點。高職生,自學能力比中專生稍微強一些,但閱讀相對還是有限,腦子里現成的知識儲備不夠。不斷有資料補充,才一定能進一步推進討論。這一點傳統課堂中的討論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二、課前在群共享里上傳朗讀錄音
語文學習離不開朗誦。對于一些經典篇章、難點段落,教師可以課前在群共享里上傳范讀錄音,供同學們課前聽讀學習。聽讀學習之后,請同學們同樣在群共享里上傳自己的朗誦錄音,供教師檢查?!读主煊襁M賈府》一文中,王熙鳳的外貌描寫文字生澀,難讀難懂,但卻不能跳過。因為王熙鳳的外貌描寫,不僅反映了王熙鳳大管家的特殊地位,而且體現了她刁鉆潑辣的性格特點。所以課前教師可以在群共享里上傳范讀錄音,供同學們聽讀學習,并要求同學們在熟讀之后,上傳自己的朗讀錄音。這與傳統教學中布置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相比,有這樣幾點好處:
1.傳統課堂教師泛讀學生只能聽一遍,幾乎來不及仔細體會,更別說模仿學習。上傳范讀錄音,學生則可以任意反復地去聽去學,直到自己學會為止。
2.傳統布置課前朗讀預習,學生讀與不讀,讀成什么樣,教師無法一一得知。也正因為教師無法一一得知課前朗讀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就會把這個任務忽略。如此不僅影響了預習效果,甚至還助長了學生濫竽充數、投機取巧的壞習慣。而學生上傳朗讀錄音,則讓教師非常快速便捷地了解和督促了課前朗讀,實實在在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課前建立專題博客
課前建立專題博客,可以讓學生閱讀,并實名跟帖評價關于林黛玉、王熙鳳和賈寶玉三個人物的相關評說?;\統地請學生課前查閱,他們查與不查、看多看少,看了之后懂或不懂,教師都很難了解情況。于是,課前筆者建立了一個“林黛玉進賈府”專題博客,篩選轉載了十幾篇評論人物的文章,請同學們閱讀并實名跟帖評價。這樣一來,上文所說的學生查與不查、看多看少、懂或不懂,教師一目了然。同學之間還可以互動探討、相互學習。
四、恰當合理地使用音視頻
課堂上,恰當合理地使用音視頻,可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上《林黛玉進賈府》一課,在上課鈴沒響的時候,播放《枉凝眉》,87版電視劇的唯美畫面,經典樂曲,立馬讓整個教室充滿了濃濃的“紅樓夢”氣氛。在分析人物時,也編插一些人物圖片在課件里。在這樣的環境下討論分析小說人物,更能激發人的思維,沖擊人的想象,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假設把這些都去掉,書讀百遍,自然也能品出那種味道,但當下這個快速的時代,有幾個人能停下腳步,把所謂的經典讀它千百回呢?更別說是高職生了。對于高職生這樣的文化基礎,以及十幾歲這樣的青春年齡,如果在課堂上他能初步感受到經典的美好,那么日后到一定的年齡段,他自然會去重讀經典千百回。這符合漸進認知的規律。當然,如果現在的課堂,死板地強求原生態品味經典,結果也許就是在十幾歲的腦海里烙下經典難讀難懂,自己文化層次低,不宜讀經典的印象了。所以信息化是語文的好朋友,高職語文尤其需要信息化的輔助。
五、巧用微課助學
課堂上,巧用微課,能幫助學生深刻全面理解知識難點。本文共設置了4個教學課時。第三課時由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課文對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刻畫。第四課時由學生結合第三課時的經驗和方法,自主分析人物林黛玉。結合學情,本文是學生在校期間語文課的倒數第二篇課文,所以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顯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以往,教師也會讓學生自己去做、去學,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然而,學生做完、說完之后,教師總是耐不住要點撥點撥,點撥來點撥去,就等于又把自己備的課講了一遍,認真的學生也會跟著把老師講的內容記上筆記。感覺如同帶著救生圈學游泳,不能真正地獨立自主起來。因為有這種想法,所以本次課教師制作了一個微課《至清至潔,至情至性——品讀〈林黛玉進賈府〉黛玉之美》,作為一個視頻學習資料,在學生自主分析完黛玉人物形象之后,在課堂播放。這樣一來,既起到了補充或者糾正學生分析結果的作用,又持續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如果課堂上看一次,不能讓所有學生完全理解其中內容,課后則可以把微課資料上傳到班級群,學生可以反復去看,看多了總能理解。如仍遇疑惑,也沒關系,因為疑惑也能激發學生相互間進一步的探討,激發有疑惑的人進一步查資料學習。不知不覺間,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就養成了。
六、課后完成電子小報
《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結束后,筆者請同學們制作人物專題電子小報,以鞏固課堂對林黛玉、賈寶玉和王熙鳳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高職的學生計算機課都學過相關的教程,所以他們有能力完成電子小報的制作。如果用傳統的手繪小報的話,一來紙筆顏料準備起來比較麻煩,二來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圖會畫。相對而言,電子小報更簡潔便利,而且完全不影響學習效果,傳到群共享也便于大家相互查閱,便于長久保存。
當“傳統語文”遇上“信息化”,有的人擔心信息化的快速直觀會破壞了語文的韻味,這種擔心也不是全無道理。網上看到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視頻朗誦,配的畫面完全是詩歌文字面的疊加,比如“春暖花開”就配一張春天花開的圖片,這顯然曲解詩歌的真諦。所以當“傳統語文”遇上“信息化”,語文教師的掌舵把關絕不可大意?;驹瓌t就是“信息化”是工具,是手段,語文的內容主體是絕不能受影響的。比方人們原本用大碗喝水,現在說用杯子更漂亮,或者用吸管更方便。無論是用杯子還是用吸管,都沒有問題,但絕不能喝著喝著嗆到喉嚨。在信息化的大方向下,語文教學要趁勢而為,勇于創新、變革,才能實現教學實效質的飛越。
參考文獻
[1]李玉霞.中職工科學校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吳開宇.當“傳統語文”遇上“信息化”[J].江蘇教育研究,2013,(33).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