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輝
[摘 要] 微課視頻錄制時間不超過10分鐘,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簡練,集中解決一個知識點。制作一節好的微課,特別應注意選題、設計、制作這三個環節。對屏幕中出現的各種信息聚焦要意,畫面不要過于花哨,所顯示內容直接反映需解決的問題,圖文結構大小適中,配音注釋言簡意賅。在內容的選取上,盡量將知識點進行分割,使學生能直觀、有效地完成本節微課的學習。
[關鍵詞] 微課;選題;設計;制作
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文件提出: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階段大量信息技術輔助手段進入課堂,特別是隨著學校“三通一平臺”的組建,以及教師計算機及學生電子書包的普及,各種網絡課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微課”這一新鮮名詞也在教育領域生根發芽。在教育教學中,微課以他獨具的特性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教師在日常的微課制作和使用中,或多或少地會出現選題、設計、制作方面的困惑,特別是如何制作一節精品課程,成了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教師要認清微課的作用及其與一般課程的區別,掌握微課制作的技巧,使之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一、什么是微課
首先,要設計一節好的微課,就要知道什么是微課。現社會上對微課有很多種版本的解釋,但萬變不離其宗。總結起來,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利用視頻這一媒介,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再簡練一點也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微課是視頻錄制時間不超過10分鐘、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簡練、集中解決一個知識點的電子課程。
二、微課在教學中的意義
近幾年,“微”字當道,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生的“微課”嶄露頭角,使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翻轉。微課因其短小精悍、簡明扼要的特點,為各學科解決了諸多難題,開拓了新鮮的視野。教師在使用微課時能夠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詳盡和有趣的詮釋,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個性化教學,運用靈活的教學策略進行多樣化的講述,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在課前理解基礎概念,課后加深掌握所學知識,達到主動學習、有益補充、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我們也要看到,微課只是作為一種平時教學的輔助工具,并不能代替傳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不能代替課堂新知識的教學,只能用于解惑而非授業,同樣,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也并不是得到了解脫,要打消只需錄制視頻讓學生觀看即可的想法。所以微課出現的意義,只能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三、設計制作微課的技巧
在制作微課時,要結合微主題特點,考慮知識的建構過程巧妙制作。考慮到視頻時間需控制在10分鐘以內,對屏幕中出現的各種信息聚焦要意,畫面不要過于花哨,所顯示內容直接反映需解決的問題,圖文結構大小適中,配音注釋言簡意賅。在內容的選取上,盡量將知識點進行分割,使學生能直觀、有效地完成本節微課的學習。一節好的微課,特別應注意選題、設計、制作這三個環節。
1.選題
教師在選題時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用微課,對于那些通過教材學習就能夠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就沒有必要特別制作成微課。選題作為微課制作最關鍵的一環,一個好的創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會導致整節課平淡無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選題的技巧上只需要抓住四個點,即重點、難點、疑點、熱點,也就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出疑點、體現熱點,最后的目標就是要有效地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教師在構思上要注重問題的情境化、可視化、趣味化,真正做到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種表現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便學生隨時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隨時學、隨地學、隨式學。
2.設計
在設計微課的時候,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視野來觀察,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達到利用微課指導學生個性化、系統化、自主化學習的目的。所以,在設計一節微課時,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即“短、小、精、悍”。
短:一個微課程只反映及解決一個問題,而所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不能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而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才能理解的內容。通常表現為一堂課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小:實踐表明,一節課開始的10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黃金時段,所以在設計微課時,要合理地利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直觀地概述知識點,突出注意點,抓住關鍵點,解決重難點,特別要注意語言文字清晰,用語規范準確,畫面干凈整潔,成像穩定清晰。
精:微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教學手段,就在于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所以在設計微課時要特別注意理念的創新、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給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樂趣、富有生命、富有感情、富有活力的精品課程。
悍:根據選題的不同,恰當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選取盡量簡單易操作的一種或多種制作方法,發揮新媒體的直觀、新穎、有效的優勢,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原本枯燥的學習充滿活力。
3.制作
微課的制作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把前期教師在選題及設計方面的設想串在一起并通過各種軟件付諸現實。一般教師制作微課有四種方法:一是PPT講解加批注;二是手寫板、手寫筆、計算機屏幕錄屏;三是用手機、攝像機錄制視頻;四是用錄音機錄制音頻。我們教師常用的也就是計算機軟件錄屏及手機或攝像機拍攝這兩種。在錄制過程中,千萬不能隨手拍攝,最好能找到一個固定點將攝錄器材固定,以避免拍出來的視頻出現抖動模糊的現象。
錄制完畢后,可利用一些簡單的編輯軟件對視頻進行后期采編,例如教師制作微課程常用的編輯工具Camtasia studio(喀秋莎)和國內的“屏幕錄像專家”軟件。在編輯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提示性信息,例如重難點的句子或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用軟件自帶的線條或圖示給勾勒出來,另外也可用字幕方式補充微課程不容易說清楚的部分,但不必句句配上字幕。如遇到知識點較復雜,或學生在觀看時難以理解等情況,可適當設置練習或者后續活動的提示,方便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切換到相關的學習活動,并及時地在微視頻中出示“學習單”,讓學生在“學習單”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微課程。
最后就是給自己的微課設計一個“版權”,也就是打上LOGO,注明作者、單位、聯系方式等。
綜上所述,微課制作選題、設計、制作三個環節,對教師平時的教學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有良好的專業水平以及一定的教學經驗積累外,還需要有較扎實的課件制作能力、較深厚的美術功底,同時還要掌握視頻的裁剪編輯技能,屏幕錄課軟件的應用技能。通過一系列能力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微課的視覺感觀效果,使微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可觀賞性。
從2013年開始,微課在教育領域升溫,到如今仍然如火如荼。微課這一新興的教學輔助方式在教學中的使用已初見成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師對微課的處理上各環節仍存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現象。例如有些作品形式單一,設計思路不明確,邏輯條理不清晰,結構體系不完整,技術操作不規范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就要求教師能深刻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與需求,重組教學內容,加大技術培訓,熟練運用各種教學工具與技巧,這樣才能制作出精良、實用的微課,為蒸蒸日上的教育事業這片熱土譜寫出一篇華麗的樂章。
參考文獻
[1]朱進軍.淺談如何制作一節優質的微課[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5,(4).
[2]鄭玉燕.基于新課標的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探究[J].中小學電教,2015,(5).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