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征華
摘 要: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國發〔2016〕1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文物保護,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民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國形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對發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作出了明確部署。這些問題都需要文博工作者去創新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筆者作為一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總結了自己的一些工作想法,談談對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一些思路。
關鍵詞:包頭博物館;展覽思路;文化品牌
1 開拓創新,打造本地區文化品牌
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實踐說明,在綜合性博物館中,原有的陳列內容和陳列效果大多已失去了優勢,反觀中國地域特色民族博物館、傳統文化博物館和抗戰歷史博物等專題博物館則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近年來,屢獲全國陳列精品獎殊榮的也都頗具專題性,展覽效果也科技化。例如,今年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甲骨文記憶展覽、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百里巖畫·駱越神工——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陳列、大牽星過洋——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明德至善·家國天下——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展等展覽,這些陳列精品展專題性都特別強,而且內容很有針對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做的專題性的博物館“史話石說”定位清晰,主題明確。本展覽通過內蒙古包頭市、阿拉善、巴彥淖爾市地區巖畫實物、圖文展示,以內蒙古全區、全國及世界的巖畫圖文展示,以復原巖畫生成地為設計理念,將聲音、電子感應、數字多媒體等現代高科技手段應用到陳列展覽中,展現古代巖畫的概貌和風采,從而提高人們對古代巖畫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同時通過巖畫數據庫存的建設和開放,為專家、學者和網上觀眾提供更多的巖畫資料和信息。創辦出系列精品陳列,打造出地區文化品牌。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要找準自身博物館發展的切入點,并將其做大、做強,專題性陳列是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史話石說”巖畫陳列的成功展覽就是強有力的佐證。按巖畫的路子思考下去,辦一個“包頭巖畫陳列”也絕對可行。近些年來,經包頭文物專家和包頭博物館專業人員多次考察,發現包頭境內有很多精品巖畫,巖畫是我們包頭的優勢,如果有計劃地將包頭境內地區大型巖畫和精品巖畫提取或臨摹復制回來進行精品陳列,再將聲音、電子感應、數字多媒體等現代高科技手段應用到陳列展覽中,一定是一個很不錯的“包頭巖畫陳列”獨特展覽。一流的展品還需有一流的陳列設計,要靠新穎的形式設計和精美的制作傳達給觀眾。由于巖畫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源于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因此,在陳列設計時特別要考慮到環境的營造,無論在空間設計、色彩的使用,還是燈光配置,都讓觀眾觀賞展覽時,仿佛置身于草原實地觀看展覽,有種草原文化的藝術氛圍。這樣的陳列效果一定是很美的,讓人有流連忘返的展覽。這樣的陳列效果與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史話石說”巖畫陳列必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各具特色,雙花并茂。
2 大膽實踐,積極組織特色精品陳列
我們常說,內容策劃是博物館陳列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史話石說”巖畫陳列成功展覽還說明,只要選對了主題,就可以寫大文章,作大手筆。
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的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是一個很有民族藝術的絢麗奇葩,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繪畫特點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目前陳列展覽效果比較普通落后。重新設計,發揮想象力,策劃一個新穎的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是一個很不錯的陳列展覽。重新策劃設計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資源優勢。美岱召建成于明嘉靖44年(1565),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藏佛教傳入蒙古地區的弘法中心。美岱召尤以保存大量的壁畫著稱,堪稱壁畫藝術寶庫。這些壁畫由于受殿內環境光線等因素的制約,人們觀瞻猶如管中豹,不能看到全貌,十分遺憾。五當召的建筑風格在內蒙古佛教建筑中翹首獨尊,廟內也存有大量壁畫,情況與美岱召大致一樣。以“兩召”壁畫為核心,兼及昆都侖、梅力更召等其他有特色的召廟壁畫,則構成陳列的主題。唐卡等其他佛教繪畫內容可輔助展出。在陳列形式上,召廟的外景可用大型燈箱烘托,大幅珍貴壁畫采用一比一臨摹,以增強展示效果。這樣的選題具有獨特的民族性。二是題材優勢。佛教繪畫別具一格,自成系統。壁畫畫面恢宏,內容深邃,故事感人,形象多變。這樣的陳列展覽再通過深入淺出、生動具體的講解,必定能夠吸引觀眾,一方面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又可使觀眾了解和熟悉神秘莫測、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對專家學者來說,則是難得的研究素材。用這些題材構筑起來的陳列,無疑是一幅絢麗恢宏的,具有濃郁藝術色彩的佛教繪畫長卷,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宗教繪畫寶庫。三是經濟優勢。創建這樣的陳列,使觀眾在欣賞宗教繪畫藝術的同時,產生到實地參觀的愿望,客觀上成了兩召及相關文物古跡的宣傳媒介,使博物館與相關景點實現了對接,對于推動包頭旅游經濟發展和包頭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以人為本,推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
包頭人文歷史悠久,同時也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通衢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成就了包頭宜農、宜牧、宜商的經濟模式,同時也形成了包頭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多元化文化。包頭本是蒙語“包克圖”的音譯,它的實際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因此,包頭市又被稱為鹿城。現在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以鋼鐵基地為特征的著名城市。隨著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建成與發展,這里又被稱作稀土之鄉。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和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
包頭博物館是包頭市的一個重要宣傳窗口,它不僅要宣傳包頭的古代文明史,也需宣傳包頭的近現代發展史。過去,內蒙古包頭博物館曾舉辦過包頭五十年成就展、中國共產黨包頭歷史展、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包頭史料展、老包頭記憶等臨時性的包頭本地展覽,展覽到期必然要被拆掉,實在可惜。內蒙古包頭博物館應辟一個長期性的包頭近現代史陳列展,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和記住包頭是怎樣從一個小鎮建設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包頭草原鹿城”“包頭草原鋼城”“包頭稀土之都”的。這一陳列應以“回眸包頭——包頭近現代通史展”為主題,將視角定為包頭的發展歷程,重點是為包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政治家、科學家、商家和勞動者,沒有他們,就沒有包頭的今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戲曲表演、立體影像、影視回放、模仿再現當時的情景模式等陳列展覽,各具特色,各有擅長。讓展覽表達出時代背景,仿佛觀眾被定格在那個境地,讓觀眾思緒萬千。做這樣的選題陳列展覽,意義是讓觀眾感覺到這樣的展覽內容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所以,作為一名博物館的工作者,要有時時刻刻尋求和拓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空間的想法,為博物館事業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