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 要:在陶瓷裝飾藝術中,陶藝符號運用非常普遍,不論是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方面,還是在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方面,二者的相互融合與借鑒均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文從陶藝符號在陶藝裝飾藝術的具體運用、具體運用產生的藝術效果以及陶藝符號在陶瓷裝飾藝術各領域的運用出發進行闡述,以期給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陶藝符號;裝飾藝術;運用
陶藝符號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運用非常普遍,這種相互結合與運用對民間文化的傳承保護、對豐富陶藝設計的技術手法與表現技巧具有深遠意義,因此有必要對陶藝符號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
1 陶藝符號在陶瓷裝飾中的具體體現
陶藝符號直接在陶瓷產品中的直接運用,使得民間藝術得到保護與傳承的同時,也使陶藝產品的視覺效果更加強烈、清晰。在工藝手法和運用角度層面,“直接運用”可以分別從平面運用、立體構造、意向表現以及技法加工四個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1.1 平面借鑒
一般情況下,圖案、紋飾、色彩均運用于裝飾類民藝,即在平面內,與通常意義上的美術概念很接近。具有鮮明的平面藝術造型特點,在藝術表現手法、表現形式以及設計觀念上具有相似的特點。與陶瓷裝飾藝術的融合過程中,通常采用色彩、紋飾、圖案等平面工藝手法。對這些元素的直接運用,最典型與普遍的便是陶瓷畫,陶瓷畫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表現形式。
1.2 立體構造
從立體構造角度直接運用民藝符號通常是在造型方面加以借鑒。陶瓷藝術品的形態作為一種標志性語言存在,當我們看到某一陶瓷藝術品的造型便可想到蘊含其中的民藝元素。
1.3 意象表現
陶藝符號在陶藝符號中的運用,如果從表現形式上來說,大致都可以從平面與立體兩個角度加以闡釋。本文之所以要強調意象表達,是因為一件陶藝作品會通過平面與立體兩種形式向觀眾傳達一種不能直接看到或觸碰到的內在表現形式,是一種通過肉眼進入大腦最后融入心靈的意象。在上文中闡述過,生活價值觀念是中國人意象獲取來源,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加工,很多事物具有了附加意義,這種附加意義是約定俗成的,并且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這種意義賦予了陶藝作品內涵與象征意義,通過欣賞作品,觀眾可領略與感受到其內在思想,這就是意象的表現。
1.4 技法加工
年畫、版畫、農民畫等形式為陶藝裝飾對民藝元素的借鑒提供了很多素材。在顏色搭配方面,只停留于陶藝繪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參考民藝的繪畫技法。陶瓷裝飾藝術中大量運用民藝符號,可以將兩種藝術文化形式相融合,使其互相借鑒,交相輝映,并通過最直觀的方法呈現出來。
2 藝術效果
作品誕生后對觀眾形成的影響力即為藝術效果。藝術效果是最能體現創作者創作水平的環節。不論在選擇題材還是運用技法方面,創作者進行藝術加工均要恰當思量、合理布局、巧妙安排,使陶藝作品在形象、技法、寓意方面達到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2.1 生活寫照
人們通常講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可以說反映生活、加工生活便是藝術最本質的訴求。陶瓷藝術亦不例外,也是建立在民眾生活基礎上的,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喜聞樂見的趣事用藝術手法加以概括與加工,正如作品《呵護》所展示的母親抱幼子的溫馨畫面,筆鋒優雅又不失質樸,格調粗獷,生活氣息濃郁。通過那些天然質樸又富有詩意的瓷器畫面,不難看出,在藝術創造中民間藝術創造過程中的匠心獨運以及濃濃的生活情感。
2.2 意蘊美好
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具有意蘊美好的基本特點,其中吉祥是亙古不變的主體。人們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并不是說藝術創作要對生活機械地照抄、復制,而是按照自己的審美,篩選、概括、提煉、加工,進而創作出超現實、富有意義的作品。我國陶藝作品中蘊含的美好元素無一不受傳統文化精髓的影響。
我國出土的古代陶器在創作過程中就有追求美好意蘊的體現。例如,出土于羅家教遺址的刻有稻穗紋的陶塊,出土于河姆渡遺址的五葉稻穗紋陶器,這不只是對自然界的一種簡單模仿,更是一種具有裝飾意蘊的藝術表現,當人們看到這些裝飾時,很自然地會聯想到先民于豐收在望時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幸福豐裕生活的企盼與向往。
2.3 完整求全
追求合歡團圓與完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出特點之一。不論是文學還是影視作品,均追求圓滿結局。這與中國人民的生活態度與傳統倫理觀念息息相關。具體到陶瓷裝飾藝術中,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來龍去脈須清晰,空間觀念也須完整。空間結構完整,如在作品中表現荷花,就須將其水面上與水面下的花、葉、根、藕全部清晰呈現出來。時間觀念清晰,如桃花的表現,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發芽、開花、結果、枯萎等均要刻畫得完整無缺。
3 陶藝符號在陶藝裝飾各領域的融入
從功能角度講,陶瓷大致可分為三類:日用、陳設與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如餐具、杯子、茶具、盆、壇等;陳設陶瓷又被稱為藝術陶瓷,包括用于陳列裝飾的花插、雕塑等形式。工業陶瓷中最重要的是衛生陶瓷。
陶瓷裝飾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陶瓷材質;二是融合了實用審美功能。第一點不容贅言,陶瓷裝飾選材必然為陶瓷。第二點,無論是哪一種陶瓷,其功能性是首要意義。在傳統的陶藝設計觀念中,產品的使用功能優先于審美與裝飾功能。然而現如今,這種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陶瓷作品的需求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注重美的感受。因此當今時代,陶瓷作品中審美性與實用性早已融為一體了。
4 結語
現階段的陶瓷產品,不能僅僅停留于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陶瓷裝飾藝術的推廣應用使人們更關注產品設計的審美價值。審美價值已經成為附加于陶藝裝飾產品的重要存在。在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看到民藝元素在裝飾陶瓷產品中的具體運用。通過豐富多彩的裝飾手法和技巧,充分享受個性化與多元化的生活,充分說明了作為一種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審美性的民族藝術符號,民藝元素普遍運用于日用、陳設建筑衛生陶瓷設計生產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冰易.民藝符號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運用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2.
[2] 李丹.陶藝石榴紋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3.
[3] 張欣.民間美術在現代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陶瓷,2015(0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