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圖形語言因其獨特的表達性和傳播力,在信息傳遞和交流上充當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隨著新媒體技術在圖形表達中的應用,圖形的創意表達、傳播形式也發生著變化。那么,新媒體技術下的圖形創意表達有什么特征?與傳統的圖形表意有什么不同?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重點課程《圖形創意》,面對數字媒體時代,在教學方法和創意思維的訓練中,如何探索出一條符合現時代需要的教學方法呢?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數字媒體時代;《圖形創意》;教改
信息傳播的途徑主要有文字、語言、圖形,然而,80%以上的信息是通過視覺來獲取的。其中,圖形的表意和傳播性使其成為視覺最有效的傳播手段。在新媒體技術下,圖形的創意表達、傳播形式也發生著一些變化,借助數字媒體技術,新的圖形視覺形態、新的圖形表達方式、新的圖形審美情趣、新的圖形傳播手段等都會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日臻變化而變化。傳統的圖形創意課程的訓練和表達方式,在數字媒體時代下也發生著變化。
1 傳統媒介下圖形創意表達的特征
圖形是極具表達性的視覺語言,通常借助二維介質表達圖形的表意性和傳達性。傳統的圖形表達方式載體局限于印刷出版物,一般以靜態的平面圖形和文字呈現;在當代藝術設計中,一些獨具創意和表達性的優秀圖形設計作品,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圖形視覺沖擊力,同時創作者通過圖形對主題思想和內涵的詮釋,創作出引發觀者深層思考的作品。例如,日本福田繁雄、德國岡特蘭堡等世界平面設計大師的作品,他們的圖形海報設計強調自我意識和對生活的領悟,在設計表現上很少或不用文字,堅持運用純粹的圖形語言表達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探索圖形語言的深度和廣度。這些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及其設計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對當代平面設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創作的思維體系和圖形構形方法常被作為經典作品加以剖析、學習,并引用到圖形創意課程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視覺元素表達呈現多元化趨勢,多維、動態的圖形表達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視覺傳達載體中,如戶外廣告、網絡信息傳達等。我們不得不承認,傳統的基于二維形態的圖形創意表達性顯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2 數字媒體時代下圖形創意表達的特征
在數字媒體時代下,圖形的創意表達從過去依賴印刷的二維呈現發生著改變,圖形表現開始從靜態二維空間發展到三維動態空間,增加了圖形表現的豐富性。同時,交互性的圖形語言表達改變了單項的傳播模式。數字媒體下,圖形的動態性和互動性特征不僅加強了觀者的參與和表達,還使得圖形語言的藝術特性和藝術感染力更加豐富,增加了傳播力。
在2015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我院學生馮達峰等利用圖形創意和交互設計思維,進行“潔婷衛生巾”的廣告創意設計,運用圖形創意設計原理詮釋“潔婷衛生巾”透氣、安全的廣告訴求,在設計表達上運用交互設計特性,融合了圖形、文字、聲音、動態等多種表達形式,并加入參與性圖形小游戲環節,加強了觀者的參與性,將產品功能、特征等優勢幽默而輕松地表達了出來,在全國賽區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賽區綜合創意類一等獎。這是一次圖形創意課程的有益嘗試,在傳統課程訓練中加入交互性圖形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對圖形的認知。
3 數字媒體時代下圖形創意課程的改革思索
圖形創意課程的重點是對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通過形象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方式,結合同構、正負形等構型法進行創意思維訓練。傳統的課程訓練是在平面紙質上的圖形設計表達。多維形態表達的介入,使創作者需通過多維的思考進行圖形創意,可以打破靜態圖形創意思維的局限,結合計算機圖形軟件進行創意圖形的繪制,使靜態圖形動態化,在從“靜”到“動”的轉換中,創作者也會因其要表達動的圖形創意,而關注顏色的變化、形狀的變化轉接、縱深感和位置的變化等,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訓練。例如,在表達一個由樹葉轉換為和平鴿的圖形創意時,圖形會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空間轉換,動態的表達可以通過時間和空間的把握,將這一信息流充分傳遞,取得更好的視覺信息的傳達性。在具體課程實施中,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3.1 創意思維多元化、立體化
圖形創意課程的重點為創意思維的訓練,雖然最終以不同載體的圖形(靜態、動態、立體)形式呈現,但對圖形形態的認識、圖形形式的思考及創意概念的表達,核心依然體現在創意思維能力上。圖形創意是創作者智慧和個性的表達,就如面對一個“點”的創意思維,在課堂頭腦風暴和發散思維后的結果可能是水中的蝌蚪、五線譜上的高音符號,也可能是阿基米德眼中那個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的地球。圖形創意充滿了創作者思維的獨特性和靈活性,它不應是單一的思維模式,還具有常規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以及收斂思維、跳躍性思維、線性思維等各種方法,往往突破思維的定式,借助想象、聯想、理性與感性思維等方法,創作出現實與虛幻、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新穎獨特的圖形。圖形表現可以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將傳統模式下圖形的單一表達性外延出多種可能。可以運用動態、音效、立體等多元立體的創意出發點進行思維,比如圖形有了動態表達可能性,那么創意思想可表達得更加豐滿,但同時對圖形課題思維的多元、立體化的思維框架提出了要求。
3.2 點燃興趣點,激活創意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該打破單一、枯燥的理論講授,結合新媒體技術下表達多樣化、具有啟發性和豐富內涵的圖形創意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圖形創意課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加強課堂互動、討論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以往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向式教學法,讓教學過程真正互動起來。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多媒體渠道發現、分析、研究優秀圖形創意,共同分析圖形表達含義、表達方法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案例的分析,層層剖析優秀案例的創意思維出發點、表達方式、技術運用等。當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創造性思維點燃了創作欲望時,那么他會非常主動地調動各種表達方法來呈現創意,積極掌握創作中的手繪表達、電腦制作等技術,將藝術與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
3.3 基礎訓練的不可替代性
雖然數字藝術為圖形創意設計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但在課程設置和訓練方法上依然要符合創作規律。固然,動態的、立體的圖形創意表達具有視覺的吸引力,但“靜態”圖形創意表達是核心和基礎,應該注重創意思維的啟發和運用,快速手繪,將創意靈感捕捉下來,依然要運用發散思維、思維導圖等手段進行圖形靜態表達,這也對學生的手繪能力提出了要求。當前,計算機軟件的功能和便利致使學生往往忽略手繪表達,特別是圖形創意的數字化,使學生認為只要有創意和想法就夠了,不必手繪圖形了。著名藝術家李可染說:“練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強制約束自己的腦、眼、手,熟練地掌握創作規律的能力。”手和腦之間有密切聯系,眼為腦之師,腦令手之行,在創意表達過程中,應運用手繪快速表達出思維碰撞創意的火花。在課程設置上,在課程前期依然應強化手繪表現,加強學生造型能力的訓練。
3.4 專業課程聯動效應
將數字媒體技術引入圖形創意課程中,探索圖形創意的多維表達性,是藝術與技術相互統一的很好體現,但同時應注重課程的循序漸進。首先,圖形創意課程就是運用創意思維的訓練,思維訓練是基礎和核心。此階段采用手繪表達方式,大量練習圖形創作,運用聯想等思維方式,結合平面圖形構型法創作,遵循圖形創作的規律和設計原則,在靜態圖形表達基礎上遴選優秀作品,進行第二次創作,以此為出發點,加入多維的、立體的思維創意框架,將調動學生圖形(下轉第頁)(上接第頁)軟件、數字媒體技術課程的知識點,起到專業課程的聯動效應,有益于課程學習的交叉性和互動性。同時,因為有具體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學生學習軟件的主動性和活躍度會大大提高。在教學上需加大實踐環節,數字軟件應用和和圖形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將諸如項目訓練、學科競賽等實踐課程結合起來。這樣,通過專業理論知識傳授、軟件技能應用和實踐課程項目訓練等,真正達到課程聯動、交叉教學、綜合能力培養的目的。
3.5 拼盤式教學的可能性
拼盤式教學模式突破原先教師一人一課的單一模式,多樣化整合學院教師的知識與能力,形成合力,形成集體智慧,是團隊協作的全新教學法。我院以“包裝設計”課程進行拼盤式教學改革試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數字媒體技術引入到圖形創意課程后,整合圖形創意思維表達、圖形表現、計算機軟件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課程、競賽、實戰項目設計等,形成拼盤式教學模式。
第一,系統的課程管理。課程包括較多方面的知識點與相關內容,從初始建立時的單一性,向著課程設置的階段性、漸進性、遞進性合理配置。
第二,整合教師知識和能力。團隊合作,實施諸環節一體化的集體分工教學。
第三,科學的課題設計與動態的教學模式。聘請專家,引進實戰項目,采用多方面拼盤式、立體化、動態式的教學模式。
數字媒體時代下的圖形創意表達隨著新技術、新手段的不斷涌現,呈現出多樣化、豐富化的趨勢。藝術與技術猶如人類思想的一對翅膀,帶給我們無限遐想和遨游的空間,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需要不斷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 林家陽.圖形創意[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9.
[2] 何輝,歐陽正德,賀國強.《圖形創意設計》高等院校設計藝術基礎教材[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