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
摘 要:理性是知識、詩性是文化才情與意境,理性道出了萬物的常道,詩性道出了萬物的非常道。理性與詩性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好的水彩繪畫作品,往往是理性與詩性,道與非常道的相互交融,互為依托。讀水彩畫家廖開的水彩作品,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其水彩作品中蘊含的理性美與詩性美。
關鍵詞:水彩畫;理性美;詩性美;交融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31-01
西方繪畫注重物象的實體研究,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再現性的理性實證美,東方繪畫講求精神意境上的真,注重詩、書、畫的合為一體的詩性美。水彩畫是一種介于油畫與國畫,所以其審美具有多元性,廖開早年隨父研習國畫,其后又專研西畫,最終成就于水彩,其水彩兼有東西方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理性美與詩性美在其水彩畫中共同彰顯。
一、廖開水彩畫中的理性美
廖開水彩作品所彰顯出來的理性精神大于感性認知,這是其作品的重要審美特點之一.觀其水彩畫作品,第一感受是其畫面所折射出來理性氣韻,這種藝術氣韻貫穿于其水彩繪畫作品的始終,體現在藝術語言的形式上,表現為造型用色的嚴謹果斷,其繪畫筆墨,乍看似隨意而為,細細看來,全有理可據。可以說,廖開的水彩畫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技與道的互顯,繪畫有章法,有自我。用行內的話說就是廖開繪畫基礎很好。但究其根本,不是簡單的基礎好,而是廖開在以一種理性的、抽象的思維方式來審視繪畫藝術,這種理性與抽象思維方式,是對繪畫中科學精神,及繪畫自律性的一種尊重與重視。
廖開是從抽象關系出發,以理性的態度來研究具象繪畫藝術世界的。盡管廖開的大多數作品所呈現的是具象形態,但這種具象形態所呈示的品相,是一種理性、科學、抽象的形態來呈示的具象品相。如其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陰》都有這種審美特質。繪畫風格的形成與繪畫思維認知方式是緊密聯系的,每個畫家眼中的世界都不盡相同,塞尚眼中的世界是堅實永恒的,梵高眼中的世界是激情蕩漾的,廖開眼中的世界應該是理性的、科學的、秩序的、各就其位的,其畫中的點、線、面,其位置是不能隨便更改的。廖開繪畫的靜物透視可以和電腦繪制的相比,他對色彩的認知,精確到用數字來稱呼各種顏色,廖開常說:“繪畫基礎就是科學,印象派是世界上最科學的畫派”,如此等等讓廖開的畫面呈示出理性美感、堅實美感、繪畫關系美感。
深究廖開繪畫風格及思維的形成,與其藝術人生和職業生涯有關,筆者認為有幾個因素。其一、廖開1978年大學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美術系,工藝美術教育相對純美術教育自然強調嚴謹、理性。其二、廖開1988年10月調入云南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擔任過基礎課教研室主任,且一直從事美術基礎教育至今,繪畫中的基礎意識自然扎根于其繪畫意識中,在其繪畫創作中體現出來就是嚴謹和理性。其三、廖開本人重視繪畫理論技法研究,且獨辟蹊徑,自成一體,他的兩本繪畫專著《素描基礎》、《色彩基礎》,雖是繪畫基礎性專著,但極其注重研究性和科學性。其四、從外因來看西畫自身是重視理性科學與邏輯性、實證性的,廖開對西畫的學習研究抓住了西畫的關鍵所在。綜上所述,廖開水彩畫呈現出理性嚴謹的繪畫審美氣韻,就是自然的事了。
二、廖開水彩畫中的詩性美
廖開認同詩的美是藝術美中較高的理想美狀態,廖開水彩畫具有理性審美意蘊的同時,也具有詩性光芒。詩性是說其作品沒有陷入唯理性狀態,如機械般冰冷。恰恰相反,廖開的水彩作品的另一面充滿了情感與美的溫度。詩性是才情與智慧的結合,繪畫的詩性,是藝術的感召,是畫家對物象美與藝術美,發自內心的共鳴和表達,是跳躍非線性的,又是極具震撼力的美感傳達。與自然環境、畫家個體、諸多因素有關,云南的山山水水,民風名俗為廖開提供詩的畫卷和土壤。
由此見得,廖開的繪畫母體,多彩的云南,自身就具有詩性的美,其作品具有詩性也就理當自然。同時廖開也是個仁義厚道之師,人品、畫品都極好,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繪畫具有詩性與詩意,實屬心象的外化。人品即畫品,是有一定道理的,廖開常對學生說“繪畫要發現美、創造美?!睂τ谝粋€如此關注美的畫家來說,其繪畫必然具有詩意的美。
三、理性與詩性的交融
繪畫藝術作為一種視知覺藝術,詩性與理性,具象與抽象共生共存,每個畫家都在其間探尋,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剛學繪畫階段可能偏重研究繪畫的基本規律,注重理性些,而當吃透技法時,邊會偏重詩性寫意感性些,大多數畫家早年作品偏理性美,晚年作品偏抽象寫意美,如張大千,林風眠,吳冠中便是如此。廖開注重理性美也注重詩性美,作為畫家兼教育家的他來說,是十分理想的做法。美術基礎教育階段可能強調技法和理性會多些,但若發展下去,必然注重學生的藝術人格的培養,詩性人文的藝術修養。在理性與詩性的指引下,廖開水彩畫的造型和色彩都自成一體,個性鮮明。
參考文獻:
[1]廖開.素描基礎:靜物[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4.
[2]廖開.色彩基礎[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8.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吳冠中.吳冠中畫語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