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琴
摘 要:茶壺藝術泰斗顧景舟曾說過;紫砂陶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求。形即形式的美,神即神韻,氣即氣質,態即形態。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優秀作品。
關鍵詞:紫砂;藝術;氣質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47-01
紫砂壺作為一種富有藝術性的手工制品,蘊含一種情趣,其靈魂可以說是文人趣味。2000年有位法國人出版了一本“銷往歐洲的宜興茶壺”圖集,刊登出的數百件宜興茶壺資料,大部分是紫砂花貨。香港羅桂祥博士編著的有關宜興陶瓷史料,列舉了許多優秀的紫砂花貨造型及歷代的花貨名家。歷代花貨名家還有陳蔭千,他的“竹提壺”,氣勢風度。清后至民國,黃玉麟的“魚化龍壺”、蔣彥亭的捏塑及花貨藝術也名氣相當。善仿古董之陳光明、馮桂林的花貨也有許多傳世佳作。解放前邀請到上海仿古董的裴石民、朱可心等人,他們有許多優秀作品被收藏在國內外大型博物館。朱可心這位德藝雙馨的花貨大師,也是紫砂事業興旺發達的有功之臣,他的“云龍鼎”早在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上獲得“特級優獎”,為紫砂走向世界殿堂,為紫砂發展到今天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一把好的紫砂壺具備三個特點:(1)要好看令人一見傾心;(2)要耐看令人百看不厭;(3)要有意味令人妙不可言。
所謂好看要養眼要出眾,在一堆紫砂壺中能讓人感覺到那把壺超凡脫俗獨領風騷,那種擱在壺堆里,找也找不到的壺,一定不是上乘之作。當你走進壺藝店,一眼看去,最吸引你的那把茶壺,就是符合我所說的個標準:好看。紫砂壺它最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就用四點形容:點、線、面、體。點:最根本的就是來定位,仔細的處理紫砂壺形體和結構的關鍵部位,比如它的轉折點和定點,這對制作紫砂壺起到一定的作用,用它的概念可以觀察形體并且分析紫砂壺形體上的變化,能夠容易簡單的找出紫砂壺制作過程的細節中存在的問題。線:俗話說兩點并一直線,用兩點連接形成線段,用來確量寬度粗細和長度。而在茶壺中還有另一種形體的外輪廓線和邊緣線。在幾何學中一般都把這種現象分為兩大類;一、直線,在視覺上面它給人的帶來的感受印象就簡介形容就是;剛直、規范、名了,它有水平直線,垂線,斜線,折線。二、曲線。而它給人的視覺感受和直線不同,給人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流暢、飽滿、委婉。它有正圓曲線、橢圓曲線、拋物線、雙曲線、自由曲線、C形線、S形線、凹線腳弦線等。三、面。只要是線運動的軌跡就會形成面,它有一定形狀和起伏變化。他有一定的位置長度和寬度。面有單片面、筒形面、圓球面、柱面。四、它的體。也就指的形體,它具有長、款、高的三度空度,這是構成造型的基本形式。它有正方體圓形錐形體還有圓球。它的來源都來自于自然形體、幾何形體、人為形體,這四點的基本因素我已經一一的分析了。
然而,紫砂壺作為容器,它所呈現的內存空間的閉合和開敞的辦法有很多種。有敞口的閉合式形體,盤狀的開敞式形體,有蓋的閉合式形體,有體量關系附體量的形體,雙連罐群體量形體等我所自己了解的就這些。而這樣子的造型設計無非就是為了具體的體現出紫砂壺在視覺上給人帶來美觀的和不一樣的感受。因為有這些基本的因素,讓紫砂壺的設計一步步的創新,但是光有構思是不行重要還有對紫砂壺必不可少的知識和完美精湛的技能。
所謂耐看,要經得起反復看,經常看,仔細看,常看常新,百看不厭,有些壺乍一看驚心動魄,再一看粗制濫造,看花枝招展,明天看興味索然。這樣的壺是不能夠進入優秀的作品行列,優秀的作品,是有一定神韻的,有靈魂的。能不能將飄忽不定的紫砂魂凝聚在一件作品上,這對壺藝家來說嚴峻的考驗,實踐證明,只要一招不慎,一定會魂飛魄散的結果。因此,一把好壺,要經看,耐看,不僅在創作理念上要有創新,要有突破,還要求每細節都要做得無可挑剔。
所謂有意味,那是指作品中的思想,哲理,玄機,趣味,但是這種思想哲理玄機趣味又叫說不清道不明的特征。陶淵明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揭示的就是這一種現象。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哲理,玄機,趣味,許多人喜歡籠而統之地稱之為妙,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天趣,是一種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如果一把壺你覺得它非常之妙,甚至到了妙不可言的程度,那么它一定是紫砂極品。
茶壺藝術泰斗顧景舟曾說過;紫砂陶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求。形即形式的美,神即神韻,氣即氣質,態即形態。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優秀作品。這就要求花貨精品紫砂壺做到“形”、“色”、“工”三者巧妙配合、惟妙惟肖,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所謂“形”,即壺的造型設計的精巧,不落俗套,獨具匠心。紫砂技藝人員,要善于從自然界中選擇有意義的動植物對象,選擇其美好的本質部分,或形態美好,或寓意積極向上,或色澤賞心悅目,或能象征真善美。
參考文獻: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韓其樓.紫砂壺全書[M].北京:華齡出版社,1980.
[4]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