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
摘 要:隨著物質經濟生活的不斷進步與提高,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群眾文化對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個動態化的流程,我們應該依據社會的發展步伐,適時的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和管理的創新,因此,群眾文化的建設對國家的建設至關重要,本文將從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和管理的創新兩個方面來探究。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9.2;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96-02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通過自娛自樂、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方式,從而掌握文化、創造文化藝術的一種活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教育人民群眾,增強人的審美觀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這里的大眾就是指人民群眾,由此可見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
(一)創新群眾文化活動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因此,要想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就要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文化活動空間的拓寬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一些不發達地區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普遍落后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響應黨的號召,著眼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站在統籌經濟、兼顧社會全面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建設“亮點工程”、“標志工程”。政府還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鼓勵民間資本自由創業或踴躍出資、捐款,籌建社區娛樂室、健身場所以及圖書館等,依托村委會干部,向人民群眾推廣優秀文化,并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加文化活動建設,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群眾文化活動思想內容的創新、與時俱進
思想具有指導作用,群眾文化活動能否順利開展,思想內容的指導有很大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有決定性的關系,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群體廣泛參與的社會活動,在活動當中,為保證文化活動能夠符合社會主旋律,與時俱進,應該采取一些合理的、科學化的方法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思想性,豐富其內涵,并使其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融為一體。在活動的過程中,還要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進步性,這是讓群眾文化活動充滿活力的基礎與保證,從而使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喜好與要求。與此同時,策劃者或者組織人應當對群眾文化活動場和活動內容與形式等等方面都要進行精心的組織規劃,保證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不要搞形象工程走過場,文藝活動的創作過程中,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要深人到人民群眾之中,汲取人民群眾的豐富經驗和智慧,創作反映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被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文藝作品,比如歌謠、晚會以及舞蹈等。加強思想重視,不斷創新和改善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機制。
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公益性文化事業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累,所以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將群眾文化活動提到記事日程上來,認識到其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性,在政策上要扶持,同時,還要調動社會、群眾和個人參與和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加大資金的投入程度,興建適量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與此同時,還要改善和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機制,并且落實到實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另外,還要加大執法管理力度,對活動中存在的各違法違規現象、宣傳鼓吹封建迷信的行為,予以嚴厲的打擊,對不良的文化活動場所堅決予以取締,從而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
二、群眾文化活動管理的創新
(一)從形式上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管理的創新
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方式多種多樣。但正如鄧小平在南方視察中所講的話一樣,“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最重要的就是發動人民群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參加群眾文化管理,除了政府和村委會、居委會等機構管理之外,還可以采取人民群眾自主管理,讓他們成為管理者,對于群眾自主管理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相關組織進行調解解決,給人民群眾充分的自主權利,另外,群眾文化的形式還應該雅俗共賞,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有些勞動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雅俗共賞能更好的契合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這樣能夠讓他們產生主人翁意識,更加積極的投身群眾文化活動。
(二)群眾文化管理創新,應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在工作之余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發展的社會性文化。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大眾性的特征,在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人們的自主意識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希望成為主人翁,這種意識表現在文化上就是人民群眾的自我參與、自我欣賞、自我發展的意識越來越強,而且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不像學術文化那么高端,而是通俗易懂的。由于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人民群眾自我意識很強的廣泛參與性活動,這就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在形式上越來越多樣化,而且群眾文化的參與者包括社會上的各個群體,他們的年齡、閱歷、知識結構、欣賞水平都在不斷的變化,要滿足他們的業余文化需求,就需要在群眾文化管理上不斷創新,以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群眾文化管理創新,應著眼于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與群眾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群眾文化說是來源于民族民間文化,其中有許多內容都吸收和繼承了了民族、民間文化的精華。今天,在許多群眾文化活動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影子。民族民間特色為群眾文化提供了源泉,其中有不少健康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對群眾文化影響深遠,能夠走進人民群眾的心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實踐證明,如果群眾文化能夠融入當地的民間文藝形式開展活動,能夠產生更加令人滿意的結果,更容易被人民群眾所認同和接受。民族民間文藝來源于人民群眾,里頭蘊含著他們無窮的智慧,現在讓人民群眾去學習它,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就會更加強烈,這樣做一方面傳承了民間文化藝術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的喜愛。
三、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而且也體現了整個社會的魅力與活動。文化事業發展是文化前進的基礎,而群眾文化活動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們應該充分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管理,本文期望對國家這方面的建設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石小舒.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1(12).
[2]王中海.構建和諧社會賦予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內涵[J].價值工程,2010(04).
[3]夏林青.建立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工作機制的方略淺談[J].神州,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