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是中國著名詩人光未然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所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所寫的一組歌頌黃河、歌頌中華英雄兒女的組詩。它以黃河為背景,贊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和英雄兒女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描繪了一幅幅壯麗的抗日戰爭圖畫。
在《黃河大合唱》中,詩人為展現出黃河雄渾壯麗的情態特征,在詩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手法裝點文字,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們就結合其中的一段——《黃河頌》來作具體的分析。
一、比喻修辭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指的是用與甲事物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使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如:
1.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解析:在第1句中,詩人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點明了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在第2句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就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詩人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是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的。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二、擬人修辭
擬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征,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感態度,如:
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解析:黃河是一條不斷奔涌的大河,本身是沒有“臂膀”的,何況還是“千萬條”“鐵的臂膀”。在這句話中,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黃河勇不可擋的氣勢和力量,激發出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的精神和信念,表達了詩人對黃河高度的贊美。
三、呼告、反復修辭
呼告是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以表達作者的感嘆情緒,從而增強抒情的表達效果,引發讀者的深層思考。反復則是作者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才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
在《黃河頌》這首詩中,“啊!黃河!”一句的反復出現,就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活學活用】
1.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別看雪花是柔軟的,它們一旦形成規模,積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墻,鳥兒尖利的喙兒,也奈何不了它。
B.這些石頭一樣的大樹白天不響也不動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們燃起篝火的時候,它們更緊地擠在人們的四周。
C.茫茫的草原上,嫩綠的小草編織出色彩斑斕的毯子,一直鋪展到天邊。
D.姑娘從泉邊汲水回來了,辮梢上沾著幾滴水珠,歡樂地盛開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2.下列各項中,對修辭手法的分析有誤的是( )
①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③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然而鷺鷥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④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⑤鷺鷥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A.第①⑤句都用了比喻修辭,形象地寫出鷺鷥精巧有韻致的美。
B.第③句用對比修辭,突出白鶴、朱鷺、蒼鷺不尋常的顏色和體形。
C.第④句用排比修辭,描寫了鷺鷥的顏色和體形,突出了它的整體美。
D.第④句運用夸張修辭,鮮明地寫出鷺鷥體形、顏色精美得恰到好處。
3.依照前句的格式在后面的橫線處寫出相應的句子,要求:運用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
父愛是一束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覺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
;父愛是一場甘霖, 。
4.結合語境,品析下列段落中的畫線部分。
(1)酥餅被大姐姐用夾子整齊擺放在棕色的粗紙上,再稱上一斤白皮的點心,點心上綴著小紅點,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兒額上貼的小紅點,無限喜氣。酥餅圓圓的,點綴幾顆黑色的芝麻,像一張長著雀斑的笑臉,可愛,可親。咬一口香甜酥脆,唇齒留香。(李娟《相思》)
(2)這是人間四月天,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氣息的流翠時節。我回鄉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還能聞見麥香的莊稼人。他是我的尊長,也是最關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塊麥地的主人,同時也是一棵熬過冬天的麥子。(葉青才《麥香》)
(3)人生的奮斗過程,恰如花開的過程。結不結果,結什么樣的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能被人們接受的并非只有那些可以結滿香甜果實的花,有的果實雖丑陋卻可入藥治病。只要努力地綻放自己的花朵,開放過就不算白來世上一遭,怕的是在還沒有開放時就不努力地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不經受陽光的照耀和風雨的考驗就枯萎。(吳繼慧《花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