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摘要: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和嚴峻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現階段多數中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應成為我們信息技術課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結合這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上好信息技術課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根除“副科”觀念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多數老師都是兼職,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講幾個命令就完事;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閑,課堂上就是玩玩游戲,上上網。 但從學生的發展來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信息時代的到來,需要我們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數字化時代的來臨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根除“副科”觀念,重視我們所教的課程。同時我們還應幫助學生改變對這門課程的看法,讓他們認識到這門課程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信息技術課的學習。
二、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極為頻繁,具有內容跳躍性大、更新快、技術性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我們在備課時,除要注意鉆研課程標準,認真分析教材,抓住重點難點,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外,還應注意技術的發展。讓課堂不落后于技術的發展,讓學生能夠把課堂學習和生活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三、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學生們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僅僅口頭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于畫各種各樣有趣的圖形。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四、提高教師的語言的趣味性
教師在課堂上一句生動幽默的語言,它即是一種教學的藝術也是一種教學的風格。它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縮小,師生之間更有親和力。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是貼近學生心理的,能使語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說教更具效力。老師的話如果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新鮮活潑、幽默風趣,那么學生就像在聆聽一首動聽的歌曲,欣賞一幅動人的風景,從而引發學習興趣。
五、將生活實踐與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
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將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說:黑板報設計,我們就以此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電腦來設計黑板報,學生要實現制作一張漂亮的黑板報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輸入與設置、排版,還需學會到網上去查找、下載圖片等信息,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信息課上可以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而且在遇到出黑板報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信息技術,這就把信息技術教育溶入到學生平時的生活,使信息技術教育日常化,激發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將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與校本課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現代教育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信息技術這門課,是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技術課程,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則占據主要地位。在教學中,上機時間應不少動手操作是領會、鞏固和運用理論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培養技能的基本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能都有類似的體驗,對于有些操作,講起來非常簡單,但在學生實際操作中卻覺得非常笨拙。如在教學鼠標的操作時。老師用一分鐘就可以把操作方法講完,可到學生練習時就不是一分鐘能操作好。如雙擊,學生手指的協調性不夠,雙擊操作成兩次單擊;如拖動,學生不是忘記按鼠標就是不到目的地就松開鼠標。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勤動手。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技術基本技能。
八、教學生制作一些小作品
學生電腦制作活動是承載著素質教育任務的一項實踐活動,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它讓孩子們把計算機技術和自己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將科學與人文、審美結合起來,通過自主創新,大膽展示出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在作品制作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給學生“指導”而切忌越俎代庖。
九、培養網絡技能
internet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包羅萬象,我們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應有盡有。比如利用搜索引擎來搜索信息,告訴他們一些常用的、功能較強大的搜索引擎網站,象google、baidu等。以及教會他們如何才能有效地搜索到有價值信息的技巧和方法。再如可以利用一些視頻課件學習一些實用軟件、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在某些專題的bbs論壇中發貼來尋求解決辦法。諸如此類。要讓學生知道:網絡上的老師是無窮無盡的。只有在采取上述方法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自學后,才能使他們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生活,跟得上網絡時代的快節奏步伐,利用自己所具備的信息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
十、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由于信息技術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異,要想通過信息技術課來的滿足每個同學對信息技術學習的需求是很困難的,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必須考慮這個差異性,因此,要鼓勵學生自己平時多看計算機書,積極主動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總之,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和嚴峻挑戰。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并把我們好的思路、想法貢獻出來,供大家一同來學習和探討,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找到一種高效、快捷的方式,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