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摘要:數學是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的日后工作及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小學生到初中這個過程有個跨度,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因此,教師必須要處理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過渡過程,把學習內容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為終身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文章探討分析了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銜接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學;小學教學;學習方法;認知規律
一、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中的銜接問題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中的銜接問題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存在差異性。在小學階段的時候,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掌握基礎的數學能力,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還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初步的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而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時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學內容中強調對數字的研究,學會應用方程,了解極限的概念,讓學生自行歸納和整理數學知識,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第二,在教學內容上存在差異性。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對算術數的學習,而初中數學則引入了有理數的內容。小學所學習的是一種具體的數字,而初中數學中所學習的則是一種未知的數,主要解題方式則是代數法;第三,教師和學生在初中、小學階段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都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在認知程度上也不盡相同。
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銜接
1、提高認識,注重基礎學習。為了使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能夠更好地銜接,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必須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優化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扎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對數學基礎內容的鞏固,要將新的數學內容與小學數學知識相結合,注重基礎性教學。在初中教學中方程應用題是其主要題目類型,在做此類題目的時候,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運算基礎和基本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應當將其與小學中所講解的算術解題方法相對比。
2、數學思想方法的銜接。數學教學,應該是“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數學的豐富內涵,對于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滲透為主。這個要求是與小學數學內容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學階段則有更明確的要求,如函數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于是,在教學如何已經滲透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直接的遷移到成熟的數學思想,就成為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以梯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了轉化思想,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
3、教與學的方式的銜接。第一,從教學要求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直觀與形象,而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于在直觀、具體的基礎上的抽象。在這種要求下,對比小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實驗操作、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隨處可見而言,初中的數學教學則更需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基礎,更注重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教學活動常常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節奏相對較快。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抽象性與快節奏,勢必使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認為可取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有意地往后后退半步。
第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來看,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信息量不大,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講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常見于小學數學課堂,但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形式相對簡單、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目標指向明確,在教學方法上面對更新更高的要求。
4、重視中小學數學內容的銜接。①數與代數領域的銜接。“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在小學,主要指數與數的運算(這里的數主要指非負有理數,即所謂“算術數”)。在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從小學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即研究代數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相等與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于是,從小學到中學,數與代數領域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在初中低年級階段,要積累一些“半形式化運算”的經驗;②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銜接。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認識方式也從直觀感知到“說一點理”“說理”,即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順利實現這個領域的銜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么說理。
5、注重學習習慣的銜接。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時期就基本養成。但是在初中時期,僅靠這些基本學習習慣遠遠不夠,必須進一步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像善于認真思考、不懂就問、學以致用等習慣。 假如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都養成的話,初中數學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這對做好初中數學和小學教學的銜接工作也有所幫助。
6、學生認知規律的銜接。根據中學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認知與情感、意志、個性得到協調發展,思維已經由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順應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與人格發展規律,才能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的最佳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進入初中后,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三、結語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多,涉及的范圍十分廣,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必須進行系統的規劃。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極其重要,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適當的進行延伸,而初中教師在講解數學內容的時候,應當與小學教材相聯系,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施有層次的數學教學,從而保障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永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9,07:42-46.
[2] 任金紅.農村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 段燕.淺談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J].新課程學習(下),2012,08:55.
[4] 趙海燕.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探討[M].新課程學習(中),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