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英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熱情;動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
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培養學習興趣,就要加強對學科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目標動機理論”。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學科最終有什么意義。比如說有的同學在學習數學時,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就簡單地認為,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計算,那么高中階段的代數、幾何對我們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老師能夠及時地告訴學生,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學不好數學,將來學好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等都是不可能的。這樣,同學們可能就會重新看待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了,進而也能培養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借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于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如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并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夸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并及時給予他(她)表現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后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成績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績不好,愛到批評甚至打罵;或因屢犯錯誤,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訓斥;或因家庭原因,備受歧視和奚落等。結果使其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喪失學習信心,自卑感嚴重,“破罐子破摔”。我們應深入細致地了解掌握每個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然后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與其特點相應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循循善誘,搞好心理疏導,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自尊意識,激發內在的進取動力。幫助差生認識自我,培養他們的自尊心,這只是轉化后進生工作邁出的第一步,關鍵是老師要積極創設參與機會,擴大活動范圍,讓他們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以期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勝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事實上,許多差生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明的,只是他們的地位在班集體乃至在整個學校屬于低層次,在眾多的場合下,沒有“出頭之日”,許多潛在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表現。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以閃光點為突破口,幫他們找到成功的體驗,一旦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就容易增強自信心,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取得飛躍式的轉變。我班有一位差生,學習一直很差,沉迷于玩樂,對學習一直沒多大興趣,針對他愛畫畫的特點,我讓他設計班級板報、手抄報繪畫,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向上的勁頭,逐漸變得勤奮起來,一年來,他的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師注重批語。指導型批語,教師批改作文,不應該是大量的修改,而是起一個指導作用,明確指出不妥當的地方及原因,指導該如何改。學生習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語病,教師不能簡單的寫“語句不通”,學生讀完這樣的批語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導型的批語應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學生寫:“我十分很開心。”批語應寫:“十分和很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寫欣賞型批語,學生習作中有的書寫認真、字體漂亮,結構完整。老師可以給這樣的批語:“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讓人看了是一種享受。”一些學生閱讀面廣,寫作中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優美句子,從而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識面真廣,老師佩服你,欣賞你的文章是一種榮幸,長大后或許你成為一個大作家。”學生讀到這樣的批語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就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和興趣;交流型批語,閱讀孩子的作文就是走進孩子的心田。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了與教師的語言交流,但他們會用習作的方式傾訴心聲,
總之,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還在于教師課前要“苦心經營”、巧妙設計。只有設計恰當、合理、科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知識才能得到鞏固掌握,能力才能得到扎實訓練,語文素質才能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