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學前教育是指針對小學以前的孩子的一個基本教育。這樣的教育可以在最初給孩子一個引導,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智力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現下我國農村的孩子也是渴求這樣的發展,為了上優質幼兒園,家長千方百計讓想讓孩子在起跑線略勝一籌。在同樣的年級,城里的孩子琴棋書畫,而農村的孩子只能在瘋耍。年輕的家長非常著急,所以為了拉下兩邊的差距,建立農村學前教育的體制非常重要。
關鍵詞:學前教育;農村幼兒園;原因分析;策略研究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對于國民教育來說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國民教育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么學前教育就是大樹的根系,大樹的根系要是有病害,那么就會殃及整棵大樹,大樹有可能會隨時倒下。所以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近些年來,由于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對于農村學前教育政府也加大了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農民受教育的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正在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于農村幼兒園教師多為居民用房,加上緊挨著廁所等環境較差的地方,沒有一定的衛生保障,安全衛生制度根本無法得到落實,以至于幼兒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盡管有的幼兒園已經配備有相應的毛巾或者喝水杯,但是在消毒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幼兒的飲食衛生得到不保障,一些飲食管理條例幾乎形同虛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幼兒園并沒有建立相關的飲食衛生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得學校在這些問題上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2、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呈現小學化傾向。首先,從教學活動來看,農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大多來自于教材以及家長的要求,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小學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鑒于此種目的,提高孩子的“讀、寫、算”是家長對幼兒園教師設置教學活動的要求。幼兒園教師為了實現家長的目的,十分注重語文、數學課程,設置為必修課,而對于音樂、舞蹈以及美術課程只是業余課,可有可無。其次,在教學方式上,幼兒園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式為“教師講,幼兒聽”,其動手操作以及實踐參與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對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游戲比較少,從而使得幼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幼兒思維的發展。
3、學前教育的辦學設備較差 。
4、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不高,流動性較強。
二、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研究
1、加大農村學前教育的投入。政府一定要認識到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它的重要性是很高的,要將農村學前教育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在對農村幼兒園的數量及質量上都要把好關卡。政府近些年一直把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農村學前教育的建設也是新農村建設當中的重要部分,所以農村幼兒園的建設也應當是政府的工作重點,應該加快農村幼兒園的建設。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力度,給農村幼兒園配備專職的幼教并完善幼兒園的硬件設施。通過政府加大投入,推進教育的公平。
2、努力消除隔代教育的現象。國民教育的基礎就是學前教育,真正的社會公平是要實現教育的公平,農村在對與孩子的學前教育的認識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他們往往認為學前教育沒有這么重要。
3、加強農村幼師隊伍的建設。將幼師像中小學老師那樣進行管理,完善幼師資格證書的制度,只有通過國家認證并且取得了國家承認的幼師資格證之后才能上崗就業。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當給農村幼師建立五險一金的制度并保障農村幼師的最低收入,這樣才能讓教師在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
4、改進教學方法,形成特色的農村地方教學。
第一,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幼兒的天性就是游戲,在輕松以及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到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例如:可以通過一年四季的更替變化作為主旨,結合傳統農村節日,在園內以及園外開展相關游戲活動,實施“郊游”或者“種植飼養”等活動,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參與性。
第二,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其教學內容。農村是貼近大自然的地方,存在豐富的自然資源,讓孩子回歸到大自然中,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由于幼兒與大自然是相通的,在大自然這種環境中,幼兒的思維以及身心都能夠較容易融入其中,孩子的全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5、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拓展籌資渠道,改善辦園設備。農村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終身學習的開端,因此,辦好學前教育不僅關系著億萬兒童的發展,而且還關系到國家以及民族的未來。鑒于此種原因,一方面,不僅需要政府加強其教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還需要開拓多方面渠道進行資金的籌集,這種方式也符合我國基本國情。
陶行知先生說過,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本。兒童是社會之希望,關注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希望和困難同在。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21世紀,改善農村學前教育現狀,使其順應現代化發展方向,是黨和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