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 房丹丹
摘 要:為深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黑龍江省制定出臺了《“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建設龍江絲路帶將推動東北地區與蒙古和俄羅斯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也為東北亞區域合作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朝核安全問題突出,東北亞地區受歷史問題的影響較明顯,受制于大國之間相互博弈,龍江絲路帶建設面臨來自日韓的競爭。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建設目標,以及以哈爾濱為中心打造國家級新區和建設哈長城市群,面向東北亞推進東北地區對俄全面合作的路徑。
關鍵詞: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東北亞合作;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F1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5-0013-03
一、“龍江絲路帶”的提出
目前,“一帶一路”大通道建設較多地聚焦在我國西部地區、華南和東中部地區。陸上絲綢之路包括:亞歐大陸橋——以連云港為起點的我國與中亞、歐洲的能源資源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以天津港為起點的我國環渤海地區與歐洲的國際物流通道;亞洲大陸橋——我國連接印度洋的能源新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包括:海路北線——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與日韓的國際物流通道;海陸南線——我國連接印度洋的能源新通道。
201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杜尚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第一次中蒙俄元首會晤。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蒙俄三國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即中國東北振興戰略、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和蒙古國礦業立國戰略對接,可以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5年7月三國元首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第二次會晤,制定三國合作路線圖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綱要,成立三國跨境聯合運輸公司。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方面明確指出:“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黑龍江省為深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適時出臺了《“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以下簡稱龍江絲路帶《規劃》)。這對于完善我國對外區域開放格局,有效鞏固和提升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一步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龍江絲路帶”以哈爾濱為中心,以大(連)哈(爾濱)佳(木斯)同(江)、綏(芬河)滿(洲里)、哈(爾濱)黑(河)、沿邊鐵路4條干線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和貝阿鐵路連通,通過鐵路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各港口的水運業務實現聯通,形成以“黑龍江通道”為依托,建設哈爾濱臨空經濟區等航空網絡以及管網、電網和光纖通訊網,打造國際商貿物流帶、要素聚集產業帶、互利共贏開放帶,形成“三帶合一”的大開放、大貿易的新格局。龍江絲路帶是“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在空間上的拓展,內涵上的豐富與完善,是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江絲路帶建設為黑龍江省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為促進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深入推進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將發揮重要的帶動作用。
二、建設“龍江絲路帶”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帶來新機遇
東北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既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各國發展水平差距、經濟結構梯次明顯,資源條件也各具特點,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大。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亞各國間的經濟、技術、貿易合作迅速發展。加強東北亞各國的對話,促進相互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東北亞國家共同的意愿。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正呈現日趨良好的發展前景,各國GDP總值、雙邊和多邊貿易、投資持續增長,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從區域經濟總量來看,未來東北亞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將不斷上升。目前,東北亞區域間貿易額占亞洲貿易總額比重近40%,占世界進出口總額的16%,未來10—15年東北亞區域各國的GDP總值有望達25萬億美元,將成為與西歐、北美三足鼎立的世界性經濟區。
(一)次區域合作的興起將推動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不斷深化
目前,東北亞乃至亞太地區有TPP、中日韓FTA、RCEP、中韓FTA、日本與多國EPA談判等多個雙邊和多邊談判在進行之中,TPP和中韓FTA已達成協議,中日韓FTA由于三國地緣聯系緊密,經貿相互依賴、人文往來密切而受到廣泛關注。2013年3月26日和7月30日,中日韓FTA首輪和第二輪談判先后在首爾和上海舉行,三國構建自貿區的磋商再次成為關注中日和日韓關系改善的焦點。總體來看,東北亞區域的雙邊及多邊經貿環境、民眾交流的地緣環境、現實條件和合作基礎穩固,邊境地區物流、旅游、資源等跨境連鎖和互聯互通合作,使地區國際化程度提升,成為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巨大支撐。
(二)有利于完善黑龍江省沿邊鐵路與俄、蒙鐵路對接,與東北亞各國實現陸海聯運
推動建設俄羅斯赤塔—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鐵路;建設蒙古國烏蘭巴托—喬巴山—中國阿爾山—白城—長春—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港,或者烏蘭巴托—喬巴山—中國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鐵路。通過中俄兩國企業合作建設扎魯比諾港,年吞吐量可達6000萬噸,該港距離中俄邊境18公里,距離符拉迪沃斯托克60海里,有力地促進了日本海沿岸經濟體的聯系。推進牡丹江—佳木斯—同江環形鐵路及同江跨境大橋建設,推進哈爾濱—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高鐵及黑河跨境大橋建設。把哈爾濱航空港建成中國至北美航空物流最大樞紐基地和東南亞赴北美最大的航空中轉站。在遠期,中俄共同建設從中國黑河口岸穿越東西伯利亞山地至白令海峽的陸海通道,使絲綢之路北極線能東西貫通,從大西洋北海至太平洋白令海峽。
(三)有利于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升級改造加快發展
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希望與俄、日、韓加強技術合作,拓展國際市場實現經濟轉型升級。蒙古國也急于尋求將自己的礦產資源出口到中、俄以外的第三國,如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建設龍江絲路帶有必要吸引日本、韓國乃至美國、朝鮮加入進來,共同推進東北亞區域的開放合作。中韓自貿區和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也有助于吸引俄羅斯加入到自貿區的談判,如中俄邊境自貿區談判,東北亞六國自貿區談判,共同將東北亞區域合作推進到東北亞自貿區的建立,并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日本—東盟自貿區、韓國—東盟自貿區、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中國—新西蘭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共同構成APEC峰會北京路線圖提出的亞太自貿區(FATTP)的基本框架。
三、面臨的制約因素
(一)朝核安全問題突出
朝核問題不僅影響朝鮮與美國的關系,也影響朝鮮與韓國、日本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著朝鮮與俄羅斯、中國的關系,以及中國、俄羅斯與日本、韓國、美國的關系。朝核問題不解決或解決不好,東北亞地區的安全隱患就不會消除,也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可持續的長久合作,同時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的爭端、日俄之間圍繞北方四島的爭端、韓日之間圍繞竹島的爭端等地區矛盾也都對區域合作構成不利影響。
(二)歷史問題影響明顯
與東南亞地區及其他經濟一體化的區域相比,東北亞各國之間存在一些歷史積怨和現實問題。中日、中俄、中蒙、日韓、日俄、日朝之間的關系復雜,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困擾著有關各方,直接的結果就是影響彼此之間合作信任度。中蒙俄之間合作主要障礙就是相互之間缺乏信任。蒙古國對中俄兩大國的不信任,積極尋求所謂的“第三鄰國”。俄羅斯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但也擔心中國會向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擴張,雖然2009年中俄兩國政府就簽署了《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但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對華的開放與合作仍很有限。俄羅斯對華的政治氛圍是中央熱地方冷,經貿氛圍是政治熱經貿冷,人文氛圍是官員熱民眾冷,暴露了俄羅斯對華友好的社會基礎不夠廣泛,歷史偏見和警覺意識依然存在。日本由于軍國主義陰魂不散,不承認侵略罪行,雖然奉行“政冷經熱”,與中、俄、韓的關系難以真正改善,影響到這些國家與之深度合作。
(三)受制于大國之間的博弈
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美國自認為全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和威脅。美國在2011年開始其“亞太戰略再平衡”,通過構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強化日美同盟,擴大西太平洋武力部署,挑起中日和中國南海島嶼主權爭端,加劇地區緊張局勢,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日本當局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問題,使中日關系趨于惡化,日美同盟遏制中國,導致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緩慢。在開發利用俄羅斯東部石油的地區能源合作方面,就長期存在著中、日、俄之間大國博弈。
(四)面臨來自日韓的競爭
“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向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拓展,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來自日韓的競爭。隨著中蒙俄三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必須創新貿易方式,中蒙俄貿易的“原材料換制品”模式將會發生實質性改變,需要加大投資力度,發展加工制造業,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內貿易。日、韓等國的產業資本將會加速進入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企業展開競爭。目前,中、日、韓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貿合作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國在數量上占據了一定優勢。但是,在向俄羅斯遠東地區出口商品結構中,中國以低附加值消費品為主,而日、韓等國則以高附加值投資品為主,且具有技術方面的優勢,這是中國企業在開拓俄羅斯遠東市場時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四、面向東北亞建設龍江絲路帶的目標與路徑選擇
(一)“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的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做好“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建設規劃的落實并與國家“一帶一路”規劃銜接,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中俄雙方合作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
2.中期目標。將龍江絲路帶打造成國內連接亞歐最便捷、最暢通的國際大通道。拓展龍江絲路帶的入海通道,除了中國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克;中國阿爾山—白城—長春—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滿洲里—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這三條入海通道實現無縫對接外,還可以辟建哈爾濱—佳木斯—撫遠—俄羅斯境內黑龍江—經韃靼海峽進入日本海的陸海、江海聯運戰略通道。
3.遠期目標。全面建設面向俄羅斯、連接亞歐和北美的綜合跨境運輸網絡,形成經濟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條件成熟時,龍江絲路帶應向北拓展,中俄合作共建北極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北極絲路帶的基礎設施的聯通。
(二)路徑選擇
1.以哈爾濱為中心打造國家級新區和建設哈長城市群
哈爾濱市是東北北部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國東北及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核心增長極。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中心節點,哈爾濱打造國家級新區(松江新區)作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載體,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的開放與合作,向南與大連金普新區相呼應,構筑全國面向東北亞的開放與合作平臺,為東北地區振興乃至輻射京津冀、長三角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把哈長城市群建成龍江絲路帶的區域經濟中心,發揮哈爾濱與長春等中心城市作用和科技、人才優勢,為龍江絲路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2.面向東北亞推進東北地區對俄的全面合作
建設龍江絲路帶,需要聚集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共同推進對東北亞的開放合作。主要包括:(1)加強物流合作,以哈大運輸大通道為縱軸,構建陸、海、空全方位立體式物流網絡,暢通東北亞物流通道。(2)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深加工方面開展合作,利用俄羅斯地區資源,共同拓展對俄投資合作,實現中國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聯動發展。(3)加強東北地區金融旅游等領域的對外合作,實現對外金融優勢互補,聯手打造東北亞金融中心,提升旅游產業層次,發展跨境旅游。(4)聯合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5)共同擴展對俄科技產業合作,積極尋求與俄羅斯在高端制造產業領域的合資合作,共同構建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基地。(6)建立外向型人才共享機制,推進人才自由流動。包括:一是建立外向型人才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二是建立外向型人才培養與合作機制,三是建立外向型人才雙向服務合作共贏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永全.和而不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4):1-6.
[2]李新.中蒙俄經濟走廊助推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4):25-33.
[3]姜振軍.中俄共同建設“一帶一路”與雙邊經貿合作研究[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4):41-47.
[4]孫久文,高志剛.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5):17-21.
(責任編輯:張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