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東
【摘 要】案例教學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于案例教學具有生動性、互動性、問題導向性,便于學員理解深奧的哲學原理,能很好地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因而受到廣大教員和學員的青睞。但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案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著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需要授課教員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案例教學法 問題
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我國,目前越來越多的課程教學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是近幾年才開始的,無論是理論角度還是教學實踐方面,目前都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在此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尚待澄清和解決的問題。
一、對案例教學法定位不清晰
案例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定位問題,本質上是如何處理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的關系問題。當前,大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的教員僅僅把案例教學作為傳統教學過程中可有可無的或者是錦上添花的補充,思路仍然是停留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上。究其原因是,傳統教學法對教員要求低、備課所需時間少,教員只需熟悉教材,而案例教學需要教員針對教學內容精心挑選和設計案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一些教員又過于強調案例教學法的極端重要性,將其視為可以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方式。但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理論性強、涉及的概念多,在學員對基本概念尚未掌握的情況下,如果完全采用案例教學法,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合理地處理好案例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運用。
二、對案例教學的內涵拿不準、吃不透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員將“案例”等同于“舉例”,授課方式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傳統的教員講授法,師生之間依然缺乏互動。實際上,“案例”法與“舉例”法有著本質的區別。案例教學法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精心設計的案例開展,要傳達的哲學理論并不是一開始就展示出來,而是需要教員和學員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甚至是辯論,通過這些環節和過程,探究出這些案例中蘊含的哲學理論和哲學思想。而“舉例”教學首先是提出一個哲學理論,然后再通過一個例子對這個理論進行解釋,這個過程中并不需要學員的參與,只需教員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無法形成師生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舉例”教學在本質屬于傳統教學法。
三、案例教學法運用程序上存在問題
案例教學一般分為四個基本環節,即案例準備環節、小組討論環節、課堂討論環節、教學評價總結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員精心設計,做好充分準備。在案例準備環節,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挑選或者編寫精當的案例,并提前將這些案例發給學員,讓他們進行準備。而在這個環節中,有些教師片面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不顧所選取的案例是否具有教學價值,僅根據個人喜好挑選案例,導致案例教學達不到教學目的。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員應該對學員進行合理分組,集小組的智慧解決案例中碰到的難題,為班級討論做準備。這個環節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讓學員在課前找時間自行完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直接跳過了這一環節。課堂討論環節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節,是檢驗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協作能力的關鍵環節。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員缺乏案例教學組織能力,不能引導學員廣泛開展討論,從而削弱了案例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總結環節是案例教學的“畫龍點睛”之處,教員要對教學全過程進行歸納、講評,對案例中涉及的原理、思路、方法進行提煉,引導學員在課后對案例及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但這一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員由于總結不全面、不及時,往往草草收場,勢必會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案例素材缺乏
案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以恰當案例作為課堂教學的信息載體。“精當的教學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案例教學的前提性條件,沒有高質量的案例資源,案例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通過查找相關教學資源,我們得知,目前專門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編寫的案例非常少,缺乏規范性、典型性、思想性、時代性、教育性俱佳的高質量教學案例。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教學案例選編的主體較為單一,主要是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而高質量的教學案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資金的投入才能完成編寫,顯然在課程繁重、缺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教師很難把精力傾注在案例編寫上。我們知道,哈佛大學案例教學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教學效果,其前提條件就在于有一支技術嫻熟、素質較高的案例編寫團隊,并且有大筆經費投入其中,建構的“案例庫和案例制作中心是哈佛實施案例教學的堅實基礎”。[2]但,在現階段的中國高校由于高質量教學案例的匱乏,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案例教學無法廣泛開展。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從生動的具體案例開始,把學員關心的現實問題帶到課堂上來,更符合學員的思維特點,更能吸引學員,使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有關哲學思想和原理更容易入腦入心,為學員深入理解和自覺接受。為此,我們要在充分認識案例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中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基礎上,鞏固已有的探索成果,更加自覺地正視案例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存在的困境和問題,以期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6):23-28.
[2]史美蘭.體會哈佛案例教學[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