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在眾多方法和途徑中,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的發展和培養,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起到重要作用。情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環境與教育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教師應從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組織適當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提高自身情商水平等方面,以加強對學生情商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商;培養;小學數學;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被納入重要的研究范疇,成為很多教育者所關注和探討的話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把握,使小學生在小學數學的計算、理解、應用能力和人格養成上獲得全面發展。
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許多老師從教師教的角度和學生學的角度,都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但不管是教還是學,這兩方面都離不開人的情感活動。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力·霍力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指出:“在對一個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則占80%,在人的創造活動中,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啟動、定向、引導、維持、強化、調節、補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從人的情感出發,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情商”,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可以理解為,要使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數學內容,一是依靠老師情商的榜樣作用;二是依靠數學老師巧妙地調控學生學習情緒的能力;三是依靠學生自己的良好情商的發揮,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枯燥的數學內容和數學問題的興趣。
在現實教學環境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學生出現情商培養不足的問題。孩子表現在學校學習的不適應,包括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與師生互動的適當方法,表達能力較差,閱讀困難,書寫困難,觀察能力薄弱,思維能力滯后等。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情商培養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縮小師生心靈的差距,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力求轉變角色,變數學知識的傳播者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教師要當好“小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隨時插問“不明白”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根據是什么?你能說出理由嗎?”等等,這既能檢驗“小老師”解決問題的真實性,又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組織適當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為缺少同伴、缺少群體生活,有些孩子形成自私、孤僻的性格,看問題也容易偏激,不全面,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全面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控制情緒的能力也較差,容易出現上課的時候做小動作,講空話,不能接受同伴的合理建議,在班集體里也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組織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鼓勵、支持學生與其他同學多進行交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堅強的意志,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同時也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理解能力、數學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實踐證明,高情商的人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寬容、樂觀、積極、獨立、自信,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來實現自我價值,享受獲得成功的自我尊嚴的滿足感。一個高情商的人應擁有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質:那就是自信和樂觀。自信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具有自信心,就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將其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從而能更好地接受新知,激發創新潛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蓪W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又在數學課的學習中表現出來。
新課程標準提倡評價多元化,其中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可見,評價的方法不單要從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和數學能力的角度去評價,還需要從數學學習的情感目標、數學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學生個體在數學學習上的思想等去評價思維的價值。這無疑也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對培養學生情商方面的重視和要求。一個兒童只有充分激勵,增強自信,從小就培養積極的情緒,才有利于以后的學習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成為一名高情商的人。
綜上所述,充分開發學生的情商,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應成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我們應充分認識非智力因素中情商對學生學習的巨大影響,加強情商的培養和訓練,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出發,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