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
“課堂氣氛”是一種公共情緒狀態,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營造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在現在教學中,課堂氣氛顯得更加重要,有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師生的教與學“減負”,并最終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在我短短六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一直嘗試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一、教師的教態是促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伴隨有外在表現的情緒,即“教態”,如面部表情、體態動作等,而學生在課堂上也會敏銳地感受到這種氣氛。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應該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如用微笑面對學生,多給學生肯定、鼓勵的目光。我在教學低年級時,常常用獎勵學生小紅花、五角星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信、喜悅,而沒有獲得獎勵的學生也會躍躍欲試,進而把這種積極情緒帶到學習中。
當然,這無疑對教師自身的素養有了更高要求。作為語文教師,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一段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誦,一個誠懇的微笑,甚至一個贊許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氣氛。因此,我們老師要在平日里,利用一點一滴的時間,抓好基本功的練習,打好“三字一畫”基本功,才有可能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客觀條件
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靠鐵的紀律和揮動的教鞭“打”出來的,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更依賴于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
1.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和孩子們說,老師不是萬能的,也會犯錯誤。老師如果做得不對,學生就應當敢于質疑,讓學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種坦率的學習氣氛,不會降低教師的威信,反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意,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和諧融洽。
2.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創設讓學生有話愿說的情境。我們班的學生是我由一年級開始就一直任教的,從那時起,我比較注重引導孩子們在課堂上敢說、愿說的習慣,現在到了六年級,他們已經養成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的習慣。當然,這種討論也不是漫無目的式或者胡編瞎造式的,我會適當引導他們圍繞課堂主題去各抒己見、自由發揮,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三、掌握多種課堂教學手段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必要條件
1.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激發了學生對活動內容的興趣。
我們班的孩子已經六年級了,如何讓他們動手操作起來呢?我選擇了課外活動課,利用班級墻面作為陣地,結合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語文、數學、英語,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分組設計各自的小板塊,這些小板塊不僅在動手操作中鍛煉了他們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更在課堂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孩子設計的“約定記心間”板塊,由“凈、靜、敬、競”四個字組成,很快,班級變得干凈明亮了,孩子們之間變得更和睦了,學習更有勁頭了,課堂氛圍也更活躍了。
2.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雖然作為一所農村小學,但我們有幸成為班班通設備的實驗學校,率先將高科技帶到孩子們面前,徹底改變了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
式——多媒體技術讓聲音、圖片、視頻與語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讓呆板枯燥的講授型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顯而易見。
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外面的世界雖精彩卻不曾見過。于是針對書本上寫景類的文章,例如《桂林山水》,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課前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搜集圖片,下載音樂,制作成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慢慢地,孩子們喜歡上語文課了,特別是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
四、民主的評價方式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評價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只是一種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現代教育提倡“多鼓勵,少批評”,積極的評價有利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因此,課堂評價時應注意:
1.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接受評價
學生到四五年級時,我開始引導他們復述課文主要內容。一開始,學生總是很難抓住文章重點內容,分不清主次,于是我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并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我在一旁指導,把課文關鍵詞、句找出來,再歸納總結。果然,小組學習使學生興趣高漲,氣氛活躍了,思維開闊了,師生關系和諧了,教學效果也顯著提高了。
2.把評價權利交給學生
新課標要求評價方式、主體要多元化。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充當評委,自評、互評,而教師只是一個聽眾,一個引導者。這樣民主的評價方式,必然更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輕松的課堂環境讓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都與日俱增。
總之,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而如何具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和總結。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