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琳玲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思維障礙,甚至出現思維停滯或者混亂,這就需要教師適時適度地點撥提升。當學生認知錯誤時,教師應引向正途,“點”石成金;當學生陷入困境時,教師應提示方法,“撥”云見日;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應指明方向,“提升”認知。
關鍵詞:點撥;提升;思維
課堂教學本質是指通過課堂的教學實現教與學的統一,根本體現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生本課堂強調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發生、發展、強化的過程。小學低年級學生心智較嫩,經驗不足,尚在摸索自主探究的方法,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階段。因此,在實際課堂中,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思維障礙,甚至出現思維停滯或者混亂,這就需要教師適時而巧妙的點撥。葉圣陶有言:“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陶行知先生亦云:“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通過適時適度的巧妙點撥能積極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深入,認知得以提升。
一、認知錯誤引正途,“點”石成金
隨著課堂的開放,學生質疑、爭論、反駁的機會大大增加,在表達想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認知的偏差或失誤。當代科學家、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發現的方法就是試錯方法。”在語文課堂中呈現的“錯誤”并非原則上的錯誤,而更多是認知的偏差或失誤。面對此種“錯誤”,教師若能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學機智,啟發探究,讓學生的學習“錯誤”成為教學的巨大財富,將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有促進作用。
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問學生對狐貍的看法。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狐貍,都認為狐貍是虛偽狡猾的,會用動聽的語言來騙取烏鴉的信任,最后騙取了烏鴉嘴里的肉。但也有個別學生是從狐貍角度出發,認為狐貍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利益。對個別學生出現的認知偏差,教師需要“點”中要害,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狐貍運用不正當手段騙取烏鴉信任,獲得自己的利益。這個過程中,狐貍傷害了烏鴉的利益,是不可取的。”“老師,我知道了。這里的狐貍并不是自己去找食物,而是利用欺騙的手段來獲得食物,確實很狡猾。”又如《蘑菇該獎給誰》中,有學生站起來說:“該獎給小黑兔,因為它也聽了媽媽的話,也參加了跑步比賽。”他的一番話讓班里的許多學生糊涂了。這時,如果教師不點撥,學生則會認為把大蘑菇獎給小白兔或者小黑兔即可。教師的即時點撥讓學生意識到認知的偏差,讓學生明白在學習生活中要敢于同高手競爭,雖敗猶榮。
二、陷入困境示方法,“撥”云見日
在課堂中,學生思路不清、知識限制等都可能使學生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陷入思維困境。如果教師給予方法指導,“撥”開思維所披的云霧,學生必會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體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在課堂上,每次遇到較難的新詞,讓學生在不借助工具書的情況下說說詞語的意思,往往只有幾個注重課外閱讀的學生能答一二,大多學生都是云里霧里。這時候的老師,就需要教學生理解詞意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漁”。如在《美麗的丹頂鶴》一課中,要學生理解“潔白”的意思。學生都能意會詞意,但不能準確表述,大多會陷入思維困境。此時,如果教師點撥:“理解詞語中關鍵字的意思,能幫助我們理解詞義。我們可以先看看‘潔的意思!”一語驚醒夢中人,學生爭著回答:“‘潔指干凈純凈,哦,‘潔白是一種很干凈的白色。”問題迎刃而解。再如,此課要讓學生理解“引吭高歌”的意思,剛提問,學生就陷入沉思。此時,我讓學生從字源知道“引”是拉開的意思,從偏旁了解“吭”是嗓子的意思,并給予方法指導:“把詞語中每個字的意思連起來,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學生面露微笑,異口同聲地回答:“‘引吭高歌指放開嗓子大聲唱歌。”
三、思維受阻明方向,“提升”認知
學生由于自身的生活體驗、認知局限、思維定式、淺嘗輒止、思維惰性等原因,思維會受阻。此時,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供恰當的提示,設法開啟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臨界點上發生質的飛躍,改變學生“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之狀,讓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深刻。
在教學《夕陽真美》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爺爺“滿面紅光”的原因,學生大多能提到是因為夕陽的映照,個別學生也能聯想到可能是因為爺爺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但無人說到這是一種安享晚年的幸福。這時,與其讓學生沒有根據的胡亂猜測,還不如給其明確提示:“同學們,我們是人生中的朝陽,而爺爺奶奶年過半百,處于人生中的夕陽,‘夕陽真美也是爺爺奶奶老年生活的寫照。”還沒等我說完,已經有聰明伶俐的學生急急接話了:“爺爺的老年生活一定很幸福、很開心。”也有學生紛紛點頭。這時老師提升總結:“最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美在西斜時的余暉,美在下沉時的云朵,美在隱沒時的霞光,美在白頭到老的相伴。”學生點頭贊許。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認知得到提升。又如,教學《朱德的扁擔》一課時,要學生思考為什么朱德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二年級學生僅僅能答到為了防止別人拿錯,而很難觸及朱德元帥與普通戰士同甘共苦的決心,這就需要教師的提升評價,使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更加深刻。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點撥提升,循循善誘,娓娓道來,給予方法指導,使學生開“心欲求而未得之意”,達“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當學生認知錯誤時,教師應引向正途,“點”石成金;當學生陷入困境時,教師應提示方法,“撥”云見日;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應指明方向,“提升”認知。當然,點撥提升要適時、適度,不能變成全盤授予。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