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健
摘 要: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它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作為教與學的交匯點,作業的設計與運用是影響教學實效的關鍵因素。因此,面對學生日益消鈍的學習熱情、被限制的思維、被遏制的能力,信息技術讓廣大教師有了新的思索:何不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機整合呢?下面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電子作業;作業設計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一大重點就是以制度保證中小學生減負,且明確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健身娛樂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優化家庭作業。
作業是學科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有助于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并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布置作業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和必要的技能。隨著電腦的普遍應用,在電腦網絡的環境下電子作業應運而生,電子作業是指在信息化教學的環境中,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課后用智能手機或計算機完成系統題庫的習題、試卷或制作完成的數據文件。那么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呢?
對于此問題的進一步思索源自每天一收數學作業,總是有學生不是把作業落在家里,就是沒帶作業回家做,要不就是只完成一部分。特別到了周末,學生都不想寫作業,考慮到孩子確實需要時間放松休息,我已經將作業的難度降了又降,可有時僅有的一頁練習也總有學生無法完成。因此,我就琢磨:能不能留點學生喜聞樂見又樂此不疲的作業呢?什么作業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培養動手能力,還能彌補數學課堂教學的單一呢?
這個學期開學,孩子們剛剛度過一個多月快樂的假期,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有不交作業的情況。一天上課,我說:“大家家里都有手機,手機都能上網,今天我就給同學們布置電子作業!”學生一聽很開心,我話鋒一轉:“大家也不能玩手機啊,要學會完成電子作業并提交,就背誦5的乘法口訣吧!”當天晚上,學生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完成電子作業,學習情緒高漲。
如,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通過背誦錄音在線提交作業;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同圖形的特征;在認識時間的教學中,通過表述一天時間作業錄音在線提交作業;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等,也經常使用電子作業。區別于傳統的客觀判斷、選擇、填空題和計算題,電子作業可以及時反饋、靈活多變。
有了電子作業的基礎,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好。電子作業是補充課堂教學的二次學習,并且有效地調節了40分鐘內傳統授課的單調乏味,而且電子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備受學生青睞,也因此讓我更加重視教材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在教學與學習兩個方面都有好的作用,具體表現為:
一、精心設計作業,提高教學教率
針對目前電子作業的現狀,在電子作業的設計上,我認為應注意以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網上搜索有關年月日的相關資料,圖片、文字都可以,鼓勵學生找到圖文并茂的資料做成幻燈片在課堂上運用,或發布在電子論壇上,也可把相關資料貼到QQ群里,使資源得以共享。講完課后,還可布置學生將課前所找的資料加以補充整理,把學習心得發到班級博客上去。總之,教學中,讓電子作業參與進來,將原來的單一的知識傳播與學法引導轉變為多樣化,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增強師生聯系,提升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與數學電子作業實施整合后,學生由被動地簡單地應付作業,轉變為主動意義上的知識建構者和積極的學習者。同時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師生聯系增多,關系更加親密。例如,有的學生因故不能到校聽課,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將講課視頻等發送給學生,學生則通過寫學習心得與老師交流。這種跨越時空的教育方式使每個學生都不掉隊,都能順利地完成學業。正是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師生聯系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由于信息技術本身是把雙刃劍,這種整合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利之處,如有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易調動起來,他們總是以“隱身”狀態出現,參與頻率不高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實踐水平,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用更好的技術去約束學生,力爭找到最佳的解決途徑。
以多媒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作業方面。無論是何種形式的作業,旨在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提高。因此,不管是紙質作業還是電子作業,不論其優缺點如何,只要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2]章劍衛.基于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J].浙江教學研究,2003(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