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姬
“語言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語言能力發展的前提,口吐蓮花的源頭活水。如何積累才能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升呢?
在采蜜中奪旗:學期伊始,讓學生準備一本“采蜜本”,后面附上“摘記成績表”,“采蜜馬拉松”大比拼便拉開了序幕。為了激發孩子們的積累興趣,在課堂上開展積累小競賽,比誰積累多,看誰積累好?!肮旁娐爩懘筚悺薄靶笳Z猜猜猜”“你的句,我的文”等活動學生十分喜愛,興趣盎然。再提倡學生堅持每日閱讀,每日摘抄?!傲俊钡囊幎?、形式設計是一門藝術。不規定每日摘記量,每周摘抄好詞60個,有特點的句子12個保底。低年段側重繪本閱讀,記錄“日期、書目、閱讀時間”。中年段摘抄好詞、短語、佳句。高年段增加精彩句段的賞析和閱讀體會。不同文本摘錄不同板塊。如學習說明文時,讓學生摘錄體現各種說明方法的句子;學習寫景散文時,讓學生收集比喻、擬人句。每周五晨讀或中午時段,抽出半個小時鑒賞、評定,結果記錄在“摘記成績表”上。四人一小組互相翻看,揪出濫竽充數的詞句,完成最低限額的獎一顆星;同桌兩兩對測,一口氣能說出新摘抄的十個詞語獎一顆星;每讀完一本書,做一次閱讀推介獎一顆星臉。達到五星級換一面旗。一個學期有十五面旗的評為學期“閱讀之星”。這是語文學習的最高殊榮,也是最主要的激勵措施。
魯迅說,讀書須如采蜜一樣,采集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就非常有限。那么,蜜從何處采?
到課文中尋寶:課文是運用語言的典范,每一課都有好詞佳句,讀讀、寫寫、記記是家常便飯,除了摘抄,更要賞析,體會詞句的精妙。賞析過后是背誦積累。特別是一個片段的積累,要提高背誦效率,“法”是關鍵。要指導學生“讀進去”,了解寫什么,同時“讀出來”,厘清線索,明確材料邏輯聯系,建立背誦積累支撐點。如指導學生背誦《威尼斯的小艇》“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一自然段,先抓中心句“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再找支撐點:“來往船只很多”“極快的時候”“擁擠的時候”“極窄的地方”“我們的眼睛”,大聲讀,帶上動作,展開聯想,學生一下子就背出來了。
去生活中撈金:生活中語言很鮮活,不能錯過。馬路邊,一塊警示牌:“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便讓行人車輛,次序井然。學校、景區、閱覽室到處都有生動的廣告語。網絡流行語:“你懂得”“羨慕嫉妒恨”,這樣的時髦語言更極富時代特色。
有次逛街,一個商販賣擦玻璃的刷子,他一邊演示一邊吆喝:“從南方到北方,家家有個玻璃窗。玻璃窗,玻璃門,玻璃臟了不求人。正面擦,反面刮,馬上擦,馬上干,不用打濕手,不用毛巾擦。冬天不凍手,夏天不累腰。新產品,需介紹,家家戶戶都需要。產品好不好,眼神是領導。產品妙不妙,用了就知道。你的手,我的手,一點技巧都沒有。點對點,面對面,當場做試驗。花小錢,買方便,閑時買,急時用,急時要用難得碰?!边@段廣告語巧用對偶,注重押韻,朗朗上口,易記易誦。三字短語,簡潔明了,個性突顯,強調了玻璃刷的特殊功效。它不僅吸引我掏了腰包,而且讓我立即記住了,到班上一念,全班鼓掌。我告訴學生,這是我從生活中無意積累到的語段,生活中好多語言如金子一般閃閃發光。
在仿寫中探秘:摘抄記背是機械化積累,會“用”才是王道。教學《開國大典》時,學習文中的這段話: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除了品味“歡呼”“歡躍”能否互換,我還讓學生想象當時全場的氣氛,用四字詞形容一下。學生脫口而出:震耳欲聾、驚天動地、人聲鼎沸、聲勢浩大。這聲音還會傳到哪里?又會是怎樣的景象?仿照句式寫一寫。“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山鄉村野,農民叔叔奔走相告,阿姨奶奶載歌載舞;傳到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边@樣的仿寫是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句話去激活另一句話。這樣的句子,出現在孩子們的表達中,可見積累已內化于心,信手拈來。曾經的積累不再是枯燥的語言符號,而是有了生命色彩的小精靈。
在習作中“吐蜜”:“你的句,我的文”作文評改課上,我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或同學習作中靈活運用的四字詞、詩句、名言、歇后語、有特色的語段。交流講評時明確指明,大力褒獎。如,在學習《鳥的天堂》寫鳥聲、鳥影的那一段之后,學生在習作中這樣描寫池塘小魚吃食的場景:
起初池塘是寂靜的。后來,忽然涌上來許多泡泡。我把手中的魚食倒下去一點,就看見一條小魚游了上來。接著又看見第二條,第三條。我繼續倒魚食,池塘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水聲,到處是魚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一口就吃到魚食,有的被其他魚擠在了中間,有的從遠處游來,正張開大嘴準備開搶。
有特點的語段,不自覺就成為學生習作的范式。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日常積累的語料在學生習作中越來越多出現,運用越來越精彩。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