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秋玲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農村小學課前五分鐘的有效教學是具有切實意義的,旨在以學生合作學習為背景,通過陳述五分鐘教學活動的方式改變,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課時本就不多的小學英語課堂增加助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明確意義;改變方式;及時評價;小組合作
筆者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預備鈴聲響起到上課鈴聲響之前的五分鐘,學校很多學生還在操場上慢悠悠地走著,有的學生進了教室或說話或靜坐或讀書……給人以散亂的感覺。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我們教師沒有很好地發揮這五分鐘的作用。如何發揮課前五分鐘的作用尤為重要。
一、明確意義促改變
(一)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
課前五分鐘的預熱活動可以根據每位學生自身情況在本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小組都有自身的任務,互不干擾。這樣不僅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得到了鍛煉,而且能夠在不浪費時間的基礎上做到新舊知識的過渡。
(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課前五分鐘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有效運用就能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鍛煉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這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總目標,另外,還能使學生的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加強。
1.語言運用能力
小組合作以任務化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說英語用英語水平,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這五分鐘內盡情使用英語。
2.活動組織能力
各小組每位成員是這有效的五分鐘活動的設計者、引領者和組織者。要求每組成員做好分工與合作,設計這五分鐘的任務,活化教學活動逐步走向教學目標。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大膽創新,及時地評價激勵以及各小組間的競爭都是學生動力的激發來源,使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保持注意力,激發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二、方式改變促發展
(一)形式多樣增趣味
1.改進對話
小學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與說英語用英語分不開,以往學生上臺表演對話時,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且時間的緊迫使教學這一環節總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現在經過時間的調整和方法的改進能使得組內每位成員都參與其中。各小組成員在設計對話情景時,可以深入地進行角色扮演,一棵樹、一件物品等道具都可以自行設計,這樣多樣化開放性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表演促學
單純的聽說讀寫使英語變得枯燥乏味,適時地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每個單元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一個具體的表演活動,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My Friend介紹人物外貌性格特征這一部分時,設計一場走秀的活動,以組內成員各種裝扮,在班級上秀出來,并讓其他各組學生用He/She is ... (tall/short/strong/thin). He/She has ... (long hair/shorthair)等句型描述出每位模特的外形特征。
3.鼓勵創新
根據上節課教學內容改變,各小組制定不同的活動方案,教師鼓勵各組成員大膽創新,如,在學習Lets spell環節時,小組能將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形式,在班級上展示,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使枯燥的語音知識變得更加容易了,這也是小組成員們智慧的結晶,應積極鼓勵。
(二)及時評價促積極
及時的評價能夠使得各小組間保持學習的內在動力,優化五分鐘課前活動的學習效果,更能為后面課堂的深入開展提供幫助。
1.評價方法的使用
可以采用教師評價、組員之間評價與小組內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及時對一個活動進行效果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或者以組員反思的形式根據自己參與時發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并改善。
2.評價內容是否合理
比如,在設計舞臺走秀時,要看本小組活動目的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本學期學生的特點,各小組學生的參與度高不高,活動目標對后面的教學內容的開展是否有效。
3.評價結果的反饋
每一小組的活動展示之后都要相應地做出反饋,且反饋需及時,否則就失去了本次評價的意義。
4.評價活動效果是否有效
我們每開展一次活動或組織一次教學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使學生從不知到多知,不懂到深懂的過程。
綜上所述,英語課前教學五分鐘的有效利用,不僅加強了紀律管理,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熱情,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這五分鐘用好了,后面的課堂效果也就達到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而一堂高效的英語課堂需要我們教師以及學生的不斷探索。只有不斷地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設計出精彩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石麗芳.淺談農村英語課前五分鐘活動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