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
摘 要:識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橋梁。一直以來,小學教育都沿用“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方式,與新課改倡導的理念相背離。力求探出一些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學生識字質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歡識字、輕松識字、樂于識字。
關鍵詞:識字教學現狀;趣味識字;生活識字;自主識字
一、識字教學面臨的現狀
(一)教材要求的識字量大
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這種“多認少寫,提早閱讀”的教學理念,使識字量大大增加。僅一年級兩冊教材識字量就要達1500個左右。
(二)傳統教學方式高耗低效,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識字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識字以反復領讀書寫為主要方法,課堂教學枯燥無味。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產生疲勞。這種識字效率低,而且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
(三)學生識字水平參差不齊,識字回生現象嚴重
由于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在識字方面存在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教材要求掌握的字,學生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很容易對教材中只要求認的字產生回生現象。
如何才能讓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提速,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漢字閱讀的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同時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樣才能開創出一片識字教學的新天地。
二、識字教學新策略
(一)利用多種趣味形式,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
1.看插圖。低年級課本中的插圖,色彩鮮艷有趣,孩子們非常喜歡。如,學習《在家里》一課,沙發、茶幾、電視、電話,每個家庭都有。圖片對學生記憶識字起橋梁的作用,使每個漢字都賦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
2.做游戲。將游戲引入課堂能讓孩子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在教學《北風和小魚》一課時,讓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風”“小魚”。后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又將“郵差送信”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識字激情高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3.編字謎。“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閃:門里有個人……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并講給家長聽。
4.重組字。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地組字,然后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
5.變魔術。我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6.加減法。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欲,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草-草頭=?”(早),與此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二)拓寬識字渠道,倡導生活識字
識字天地是十分廣闊的,生活是識字的大課堂,把大小的課堂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如《自選商場》,我就讓學生搜集各種他們熟悉的商品的商標,在教室里布置一個“識字角”:“旺旺”“伊利”“光明”“雕牌”“可比克”“雙匯”等都到了墻上,對于自己搜集的資料,學生總是特別感興趣,一有空,他們就圍著這個“識字角”轉,一起認識上面的字。我們每周評出十幾個“識字大王”的作品進行展覽,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總之,生活為孩子們創造了最好的識字環境。
(三)積極鼓勵創新,倡導自主識字
新課標構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選擇、自主創造、隨時交流識字方法,平時經常這樣提問:“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你用的什么好辦法?請你來教教大家!”這樣既能讓大家分享識字的樂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能力。如,在學習小詩《長歌行》時,我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你已經認識的字可以當小老師教小朋友;你還不認識的字可以讓拼音幫幫你,自己學一學;還可以和同桌比一比,誰最先學會詩中的生字……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一個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
雖然新教材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并讓學生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去識字,我想還是能夠很好地完成這個階段的識字教學任務的!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