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洪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被社會廣泛關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農村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和效率與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新課程改革之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大多都與教師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以及農村教學環境有關,因此,需要采用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措施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改進策略
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無法根據新課程提出的要求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且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設備及手段也不完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這些問題及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和改革,這樣才有利于開展良好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農村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但前提是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和水平,這樣才能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素質不高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從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素質都較低,其中有很多教師是初中、高中畢業,沒有接受過更高的專業教學知識,以至于自身教學水平有限,吸收新鮮教學知識的速度較慢,無法及時跟隨教材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教學調整,甚至其中還有一些教師十分缺乏教學精神,對教學成果絲毫不在意,繼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通常情況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都是長期身處于農村,對于一些新的教學信息和知識是無法及時了解的,這就意味著新的教學理念無法引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就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之上。大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長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直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識字,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識字和語文運用能力即可,除去識字教學就是基礎知識訓練,基本不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培養,更不要說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引導了。另外,教師的教學觀念一旦落后,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會較為單一、落后,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改進策略
1.提高自身教學素質
作為一名優秀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教學素質,這樣才能開展良好的語文教學活動,才能及時對新課程改革作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幫助學生多了解外界的語文知識,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語文知識進行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平時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學習,尤其是要提高自身對教材的領悟力,才能挖掘出教材真正的內涵意義;其次,教師應多參與城鄉教師交流活動,多學習城市教師教學方法,以此來縮小教師之間教學水平的差距;最后,教師要珍惜每一次外出考察、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教育水平,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2.開展創新教學活動
多數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總會埋怨,農村小學的學生知識面較窄、個性也十分孤僻,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在新課程改革之后,農村小學的學生需要的不再只是簡單的語文識字教學,學生需要的是更多與時俱進的語文知識,能夠提高自身綜合運用能力的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及時開展創新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新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熟悉教學內容,充分掌握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從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先進、合理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適當改善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除了教師和學生自身問題之外,就是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的匱乏。根據《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要求,需要為農村小學適當增添教育教學設施,這樣才能逐漸改善農村小學教學條件,有利于開展更加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同時,農村小學領導人員也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從多個方面籌措資金,為農村小學引進先進的教學資源,不斷地改善教學手段和設備,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來農村小學開展教學工作,才能為農村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本文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措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幫助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能夠根據新課程改革作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并且還需要根據小學教學實際情況,為農村小學適當增加一些教學設備和手段,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鄭方平,鄭婷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6):317-31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