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強

摘 要:大家對好食品的標準是有營養和好吃。在教學上中,有營養就是高效,好吃即有趣。目前的初中英語課程存在“低趣”“低效”的狀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本人對打造高效有趣的英語魅力課堂策略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學科素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教學氛圍;英語課堂
一、把握英語課程的學科素養
《英語魅力課堂》(趙希斌)中有一句話對我感觸很深:三流教學教知識,二流教學教方法,一流教學教素養。那么,什么是英語學科素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這既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應用能力,又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所以,綜合人文素養就是我們高層次的英語學科素養。
比如,我們在教學仁愛英語九年級Unit 1 communication這一新詞時,要求學生掌握新詞的拼讀,這是語言知識,把單詞分四個音節記憶,既是語言技能又是學習策略,圍繞communication來談 “changes in Beijing or in my hometown”,這就涉及了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內容,能夠達到這些目標的教學,培養的就是英語學科素養。一節以學科素養為教學目標且營養豐富的課堂,能讓學生健康成長,終身受益。
二、培養英語學習的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思維去掌握語言的本質,從而增強語感,達到創新。所以,培養學生高品質的思維能力也是我們英語課堂的任務。
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時,要充分考慮到學情,循序漸進,盡量讓能力稍弱的學生小步走,在大家的幫助下不掉隊。如仁愛英語七年級(下)Unit 8 Topic 2 section B第三部分安排的是寫作教學內容。以往教學時,我基本按部就班,先讓學生回答七個問題,然后再根據回答整理成一篇短文,效果并不好。原因就是思維跨度太大,農村中學多數學生跟不上。
后來,我把教材處理了一下,安排了一個遞進的思維活動過程,把問題設計成了表格(見下表)。
老師提問后,學生根據表格提示來思考,就基本能夠回答問題了,而且回答的句子正是我們所要的。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我還會在屏幕上提示出用什么句型來回答,學生參與面大大增加。我再把七個問題的回答逐一呈現,集全班學生思維成果的作文完成了,他們也在循序漸進的思維活動下高效地完成了本節點的教學任務。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竭力把課堂的主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比如,在學習仁愛英語七年級Unit 1時,筆者把顏色的教學與字母的復習結合起來。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上大寫字母,并準備了七種顏色的彩色粉筆,接著讓學生們用“Whats this?”和“What color is it?”兩個句型進行work in pairs。其中問方可到講臺前隨便指點其中的一個字母,在對方回答完“Whats this?”后,用彩色粉筆給這個字母著上色,再讓對方回答“What color is it?”。這個活動讓學生 “動腦”“動口”又“動手”,從而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教學中難免有其枯燥的一面,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卡片法”和“實物法”都能使所學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們一目了然。教師也可借助于簡筆畫,設計一些游戲、小組對抗賽、單詞接龍、詞匯聯想、猜謎競賽等活動來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四、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高效教學要將學生“引入”學習的美好境地,這美好境地就是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氣氛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潛能、智能、自覺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購物話題時,我把學生分組,組里有母親、女兒,還有售貨員,他們事先準備好對話,并要盡量用上學過的食物名稱和句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act。由于學生準備充分,各小組的act都很精彩,課堂上掌聲不斷。下課后有位參與表演的但成績一般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沒想到學英語還這么有樂趣,我以后一定努力學習,也希望老師多給我們機會。”果然,這位學生的成績一直上升。此外,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教師要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不怕出錯,敢于開口。
總之,在和諧的英語課堂中,學生才會樂學;學生樂學的是使其終身受益的英語學科素養,而這就是高效有趣的課堂,即“營養又好吃”的英語魅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