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常蓮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也不例外,就課程評價方面,雖然一直提倡多元評價,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文中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把多元評價具體到課前談話、學習過程的“與眾不同”、小組活動的辯論、學生的表現欲的評價等,打破了傳統的多元評價模式,讓多元評價具體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讓學生成為課程改革的主人。
課程改革多元評價學習評價學習活動評價發展性評價在新課改實施的今天,學校仍然存在著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用分數來評價自己的教學成果,用分數來把學生分成優差生的現象,學校依靠分數來給同年級排名次,家長通過分數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這些,無疑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心理負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就是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以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各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為準繩,不但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為每一個學生創建一個易于自己主動安排的、民主的、富有彈性的學習與研究的課堂環境。
一、抓住課前談話進行評價
我們都知道課前必要的談話是上好一堂課的條件之一,有效的談話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為成功的上好一堂課埋好伏筆。如認識鐘表的教學,我課前和學生的談話是圍繞著幾點起床?幾點上學?晚上幾點睡覺?對按時作息的小朋友,我及時表揚,及時評價。在談話中,在表揚中學生已經明白了做一個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孩子是最光榮的,要想按時作息必須學會認識鐘表,因此這樣的談話評價對學生上好這節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學習過程中的“與眾不同”進行評價
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光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不光要關注他們學習的結果,更應該重視學習的過程;不光評價正確的計算,更要對“與眾不同”的思維進行評價,哪怕是錯誤的。我在課堂上經常會發現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火花,他們的創新思維多數是建立在猜測、聯想、靈感和直覺思維之上的,他們在進行創造思維的時候,難免會“與眾不同”,如果我們老師給予學生否定的評價,這就等于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相反,如果我們抓住評價的契機,適時評價,對“與眾不同”進行充分的肯定。這樣做既維護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下面的例子足以說明了這一點:在教學“分類”時,練習中遇到了一個這樣的題目:把不同類圈起來,而題目給了5個圖形,它們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體、圓形,大部分同學把正方體圈起來,因為它是立體圖形,而其余的圖形是平面圖形,在評價這個題目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孩子是把圓形圈了起來,剛要否定的時候,看到了孩子欲言又止的眼神,不行,讓他說完,孩子的答案雖然讓全班哄堂大笑,但是,還是應該讓孩子說出思考的過程,孩子把圓形圈起來的理由是圓形上沒有角,而其余四個圖形都有角,孩子的話一說完,剛才還一片嘩然的教室頓時安靜了下來,我也被孩子的“與眾不同”鎮住了。是呀,孩子的答案也許是教參上沒有的,但是誰又能說這種思考是錯誤的那?這難道不是新課程提倡的創新思維嗎?于是,我充分肯定了這個學生,對他進行了高度的表揚。再一次看這個孩子時,我看到的是孩子自信的眼神和發自心底的微笑。
三、抓住小組活動產生的辯論進行評價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這個主體活動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就問題的不同看法、觀點而發生的辯論是課堂活動的火花,及時抓住并且適時評價,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之一。這一評價內容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參與程度既可以反映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也可以折射出教師對學生關注的程度與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還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新課程倡導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們在實際評價時注意到學習方式不能是機械的套用,而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即必須講究學習方式的科學性與時效性,在小組的學習中,小組之間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理解導致課堂教學中的爭辯,這時我們老師千萬別阻止了最好的爭辯機會,讓他們順著問題爭論下去,當問題在爭辯中越來越清晰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評價。在教學24時計時法的時候,學生針對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他們通過具體的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好,爭辯的難解難分,這時,我并沒有終止他們的辯論,而是鼓勵他們辯下去,結果在有理有據的辯論中,問題變得明朗了:那就是在什么情況下用24時計時法方便,就應該用24時計時法,相反,就該用12時計時法。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的高漲。由此可見,如果當時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而終止孩子們的辯論,將會導致學生放棄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良好機會,使學生養成思維的惰性,形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法。
四、抓住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參與評價
如果我們老師想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表現欲望有時候要強過我們大人時,我們就該還孩子課堂中說話的權利,當然也包括課堂評價。其實由孩子引發的評價是最有價值的,他們在進行評價時自己必須先進行思考,然后找到充分的理由去評價同學。這樣的評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活力,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學口算加減法時,當出示完題目(520-390)后,學生思考,在展示思考結果時,教室里學生七嘴八舌爭持不下。好,多好的機會,放手給學生,我說出了我的意圖:讓學生當老師,來評價同學的思考方法,這時教室里安靜了許多。展示學生的口算方法:
生1:520-300=220,220-90=130
生2:因為52-39=13,所以520-390=130
生3:520-90=430,430-300=130
生4:520-320=200,200-70=130
生5:500-390=110,110+20=130
學生在對這五位同學進行評價時,從為什么這樣口算,到這樣口算的好處,這樣口算的注意事項,以及哪種口算更好一點等,說的頭頭是道。現代心理學認為:積極參與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始性機制,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取前進的動力。
五、抓住學生愉悅、真實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思維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生之間在教學學習的發展上存在著差異,應該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自己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對自己充滿信心。真正實現“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我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在情景面前,大多數學生能夠計算小數加減法,在我的問題:“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嗎?”學生的說法有很多,有的說把小數點對齊,有的說相同數位對齊,還有的說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還有的說先加整數部分,再加小數部分等等。雖然提倡小數點對齊,但是對于一些較差的學生來說,其它的觀點也是他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也應該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一部分孩子,讓他們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達到我們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不管哪一種方法和形式,都離不開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重點,要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激勵作用,讓評價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逐步培養學生會思考、會學習、會創新的意識。讓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落在實處,讓學生成為新課改的主人。
(上接第74頁)學生立刻踴躍發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提出了好多我們老師沒想到的或者是不注意的問題。如站向可以側對側,面對面,背對背,預備姿勢可以擺出各種不同造型來:如武術的弓步、馬步、仆步動作,等等,還很真是花樣不少。口令中也可加入反口令和多口令等,讓我很是意外。可見,培養學生自主的主動性參與學習有多么重要啊!在這種師生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大大調動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時適當地來指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內容和練習計劃。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老師完全不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作為體育教師,必須要把最基本的體育運動知識、運動技能技巧等,巧妙地傳授給他們讓其掌握。這樣,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動作技能技巧后,就能更好地促進其以后在自主學能力方面的更大提高。
四、加強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習過程的安全保護
體育活動本身就是實踐很強的活動。活動中,如果老師馬虎大意就有可能造成學生的意外傷害,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教師是體育課學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并且掌握體育運動有關的安全知識,具備事故處理能力。安全意識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之重。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設計和教學方法上,通盤考慮。并將安全措施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堅決杜絕體育活動中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讓家長、學校和社會放心,從而讓大家全力來支持學生的自主性體育活動。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運動中的不安全因素,討論消除安全隱患的方法,提出安全措施,再力求合作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安全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到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真實體現。自主學習也不是放羊式的教學,而是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激發興趣,自主學習,提高自身體素質,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